家里买水果、网上购物的外包装纸盒、纸箱,喝完的矿泉水瓶,用完的食用油塑料桶、洗涤用品的塑料瓶等,集中归类后让废旧物品回收人员上门收购。在新疆,废品回收、旧衣物再利用、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引领带动全社会形成节俭为美的良好风尚。
“互联网+废品回收”受青睐
乌鲁木齐市民李亚林家中大扫除,再次清理出一些旧衣服、快递盒子等。她打开“绿巨能回收”微信小程序预约了上门回收服务。一个小时后回收员上门,给废品分类、称重、算价……将卖废品的20.8元直接转入李亚林的微信钱包。
“回收员上门后,还会为我详细讲解废品如何分类,这也是一次环保知识的普及,我特别喜欢这种模式。”李亚林说。
受李亚林影响,她身边的亲戚和朋友也喜欢上了这种模式。“之前大多数废品都是直接扔了,觉得很可惜。现在通过手机预约后,回收人员会准时上门,价钱也挺公道。”李亚林的朋友张贝贝说,淘汰下来的旧家电、不穿的衣服经过回收,还可以二次利用,既节约又环保。
近两年来,一些废品回收企业推出“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手机预约下单,上门回收服务。这种环保时尚又便捷的废品回收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张贝贝认为,传统的废品回收行业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而“互联网+废品回收”的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回收模式,更加方便快捷地给客户提供价格公开、整洁规范的上门回收服务,让废品回收更加高效精准,也提升了人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
对于阿克苏市民赵立勇和6岁女儿来说,每次废品回收就是一堂“环保课”。以前赵立勇和家人习惯把废品随手扔到垃圾桶。去年8月,通过线上下单、线下交易的方式卖了一次废品后,赵立勇很受启发。
“一次废品回收就像一堂环保课,我学会了怎么分类,也知道了哪些是再生资源。”赵立勇说,之后他便有意识地积攒一些废品,回收员上门时,也让女儿参与其中。经过几次学习,女儿也学会了废品分类。
“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新疆世通智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服务部经理王琳说,随着乌鲁木齐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公司研发应用的“分类8”APP已在多所中小学推广应用。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资源再生的重要性,公司还推出了环保积分兑换文具等举措,激励学生们参与到废品回收活动中。
旧衣物回收发展前景好
“现在生活好了,衣服‘穿不完’。换季时,会整理出好多旧衣物,很多只穿了一两次,扔了可惜,不扔又占地方。”石河子市民赵世娟无奈地说。自从有了旧衣物回收箱和回收员,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近年来,随着快时尚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衣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有得穿”到如今的“穿得好”,越来越多的旧衣物被人们遗忘在衣橱里。瞄准旧衣物回收市场,一些企业和社区主动设立“旧衣物回收箱”,定期对回收箱里的衣物进行分类处理,符合捐赠条件的衣物,经过清洗、消毒、打包,通过公益慈善机构捐赠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体;不符合捐赠条件的衣物,由服装企业回收后,进行环保处理再利用。
“虽说4大包旧衣物只卖了70多元钱,可一想到这些衣物能循环再利用,就觉得这个方式很好。”赵世娟说。
看中旧衣物回收的发展前景,目前新疆有不少年轻人开始从事这一行。乌鲁木齐市民李婉便是其中一员。
半年前,全职妈妈李婉,在网上了解到旧衣物回收员的工作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在小区及周边收购旧衣物。“以前,我都是把旧衣物和垃圾一起扔了,很不环保。”李婉说,旧衣物被当做垃圾处理,只能焚烧或者掩埋,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环境污染。
从事旧衣物回收后,李婉对环保有了新的认识,充满干劲。上门回收、分类、打包,再通过物流把旧衣物发到工厂。遇到九成新的衣物,李婉还会清洗干净送给有需要的人。
随着业务的增多,李婉找到朋友,组建了3人团队,几乎每天都有生意。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多时,我们一次就往广州厂家发了21吨衣物。”李婉说,“这两年,联系我们的居民越来越多,我们的业务范围也从乌鲁木齐市扩展到周边城市。”
如今,旧衣物回收行业已形成了一套布局较为合理、分工较为明确、流程较为清晰的生产分配体系和线上推广、线下成交的成熟模式。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不断推进,促使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和“无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绿色出行成为别样风景
工作5年来,家住乌鲁木齐市建国路刘子妍一直坚持绿色出行——步行上下班。
“遇上下雨、下雪天,我也会坐公交车。”刘子妍说,坚持走路上下班两年,她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我发现自己变得更自律了。”刘子妍说,以前,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工作一天,有时候肩膀和腰会不舒服,步行上下班后,这种症状在慢慢减轻。利用路上的时间,刘子妍还听广播,了解每日新闻和行业动态。
在刘子妍看来,绿色出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她的行动无形中影响着身边的人。“现在,我丈夫也开始步行上下班,通过3个月锻炼,瘦了5公斤。”刘子妍说。
在刘子妍的带动下,同事们也开始选择步行上下班。“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刘子妍的同事马丽说,有时,几个家住同一方向的同事,会约着一起步行,聊着聊着,便到了小区门口。
绿色出行中,不少人青睐骑车。冬日的吐鲁番市街头,阳光正好。从单位出来后,王小瑞打开手机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行去5公里外的一家企业办事。王小瑞说,只要不超过10公里,她一般都会选择走路或骑共享单车。
在乌鲁木齐,不少运动爱好者选择骑行穿越城市,宣传、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在骑行中,我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绿色出行加油,很有意义。”乌鲁木齐骑行爱好者高强强说,他们骑行微信群的成员已从10名发展到了79名,“我们经常相约去南山骑行,通过骑行,大家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明显增强了。”
近年来,随着公共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以公交出行为主的绿色出行蔚然成风。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五家渠市等地采取阶段性公交车免费乘坐的措施,倡导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低碳出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生态环境局(五家渠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军说,五家渠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公交企业,让市民免费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因开私家车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同时,向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出绿色出行的倡议,鼓励公职人员带头乘坐公交车。
如今,绿色出行已然成为新疆一道别样风景线,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健步冯伟科悦骑过程中,近距离触摸城市肌理、亲近自然。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