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湖南拍摄警示片曝光50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发布时间:2022-02-28 09:04:52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21年2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成立湖南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摄制组,制作《湖南省生态环境警示片(2021年)》(以下简称《警示片》)。

摄制组兵分两路,针对全省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生态破坏、农业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与环境风险隐患等5个方面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赴全省14个市(州),历时近两个月,共排查发现典型问题79个,并选取其中50个重点问题制作《警示片》。

截至目前,《警示片》披露的5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4个,总完成率为88%,其余6个问题整改正在持续推进。

遏制非法采洗山砂,有序推进生态修复

在郴州市桂阳县,摄制组工作人员回访时看到,三裕高岭土开发有限公司开采区作业面规范有序,喷淋除尘、抑尘网等设施均已安装完善。周边未开采区及裸露区域全部铺上草皮、种植苗木。矿区道路及排水沟也已按要求完成整改。

据了解,在桂阳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下,三裕高岭土开发有限公司、华阳矿业两家企业股东已协商一致完成了股权整合,同时整合保留一个采矿权,以此提升矿山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按照环评要求从事生产,按绿色矿山标准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整改工作。整合后的企业共计投入资金近1700万元,完成对办公楼区域、公司广场、矿区道路及三级沉淀池的整改,在开采区山脚临近清溪江一侧新建了排土场梯形挡土墙,增加了6个沉淀池。在裸露区域植树、播撒草籽或种植草皮等,共计复绿面积2.2万平方米。

桂阳县副县长周平表示,将以此次整改为契机,查漏补缺,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督促指导矿山企业彻底转变发展理念,对照绿色矿山标准建立长效机制。

沿清溪江前往衡阳常宁市,一路可见,沿江7家涉矿涉砂非法企业全部关闭,“两断三清一复绿”落实到位。

近日,在常宁市因里建材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原有工棚厂房、机械设备已全部拆除,砂石原料全部被清理,生产场地已被整平,铺种的草皮、苗木全部成活。在清溪江入舂陵水交界处,未见浑浊的黄色水带。

据介绍,针对清溪江生态环境问题,常宁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专班,集中力量攻坚。截至2021年4月,7个砂场和矿点所有场地基本实现“应复尽复、应绿尽绿”,共完成生态复绿面积230亩。计划投入资金1432.7万元,开展清溪江17.6公里河道清淤护岸综合治理,已完成4.3公里重要河段的清淤和部分护岸工程。

加强垃圾填埋场管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警示片》曝光了华容县和安乡县的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

近日,在华容县鼎山垃圾填埋场,摄制组看到,运营方已对现场所有管道进行了再次梳理和确认,撤除废旧无用的管道,并对必须使用的管道张贴标识牌,使管道功能清晰可见,便于管理。规范了填埋作业流程,现场每天坚持用临时膜或HDPE膜对垃圾堆体进行覆盖,合理控制作业面积。规范了污水排口,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正常。危废暂存间建设、标识标牌和现场管理台账均已规范。

1月10日,摄制组来到常德市安乡县蔡家溪生活垃圾填埋场,发现这里规范设置的总排口水质已稳定达标。

2021年春节期间,因澧县焚烧发电厂垃圾量超负荷暂不能处理,蔡家溪生活填埋场四号坑大面积露天堆放垃圾。现在,这里已经进行消毒、压实、整形、覆土、HDPE膜焊接覆盖。租赁应急处理设备处理四号坑渗滤液混合污水,并对填埋场自有100t/d渗滤液处理站进行维护,目前已恢复正常处理能力并运行。2021年4月4日,蔡家溪垃圾填埋场完成水质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并联网。2021年8月25日,这个填埋场完成销号工作。

安乡县还以《警示片》问题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长效解决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问题。

压实主体责任,消除生态修复项目安全隐患

在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新田村矿山矿坑生态复绿项目现场,进出的道路旁已经修建了导流沟和沉淀池。原本开裂、滑坡的山体已经砌上了混凝土护坡,山脚下也修建了一堵厚厚的挡土墙。原来种在石粉上一片枯萎的树木已被清理干净,回填的黄土层上,重新栽种的苗木已经显露生机。

《警示片》曝光新田村矿山矿坑问题后,长沙市委、市政府和雨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全面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区纪委监委将警示片披露问题纳入雨花区2021年“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监督清单,区主要负责人多次到现场督查整改情况,市、区两级资规部门严格监管,常态化实地督查,全面推进整改工作。2021年4月启动施工,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改。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摄制湖南生态环境警示片,切实增强地方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持续提升。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