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风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芦苇湿地的冰雪逐渐消融。在湿地中心的芦苇丛中,白鹭、灰鹤、鸬鹚、野鸭等候鸟正在栖息。近年来,随着巩留县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在此栖息的候鸟已达20余种,最多时能达到2000多只。
近几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21年,恢复湖泊湿地面积226.5万亩,完成造林265万亩、草原修复治理634万亩、退耕还林57万亩。
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荒漠草原治理和湿地保护修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和退地还水,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里,一群群绿头鸭等候鸟在湖面时而翩跹起舞,时而觅食嬉戏,为湿地的早春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乌鲁木齐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湖边湿地近百平方公里,栖息了多种野生动物,包括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不断推进对柴窝堡湖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推出限采地下水、退耕还林还草、种植生态防风林、启动引水补湖工程等措施,湿地恢复效果显著。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每年三四月,雪水融化,湖面宽阔,就有众多的候鸟从不同地方越冬归来,每天我们能观测到的鸟类达上千只。”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王维俊说,这两年鸟类明显增多,从2017年起,红嘴鸥、绿头鸭、灰鹤等鸟类便开始大量回归,它们都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这里正在恢复往日生机,吸引越来越多水鸟回归。
不仅如此,远在千里之外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吐拉牧场,200多只黑颈鹤在小溪、草地里嬉戏觅食。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吐拉牧场每年冬季都会上演候鸟迁徙“大戏”,黑颈鹤等候鸟会离开牧场,前往气候相对温和的地方越冬,而去年秋季,黑颈鹤却留在了吐拉牧场,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越冬地,吐拉牧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黑颈鹤提供了丰富的水草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黑颈鹤在这里安家生活。
让更多野生动物流连忘返
绿头鸭、黑颈鹤仅是众多候鸟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新疆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选择来到新疆、留在新疆。
在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通过持续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人工育苇、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这里成为鸟类迁徙途中停留、觅食、繁殖的理想家园。
2021年,科研人员在博斯腾湖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新发现11种鸟类,使博斯腾湖已发现鸟类达到200多种。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使博斯腾湖成为旅游胜地,也成为中国重要的野生鸟类栖息地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在富蕴县,由政府、民间公益组织、全国网友携手打造的阿勒泰地区首个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将投入使用。该中心拥有鸟舍、兽舍、河狸舍、治疗室、河狸科普馆、自然科普教育展示厅等,不仅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医疗、康复、野放训练等帮助,还可以开展野生动物科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湿地、草原、森林、河流等是人类与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近年来,新疆通过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覆盖面。
目前,新疆已建立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8个,总面积183450.56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0.8%,各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覆盖了森林生态、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等各类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撑起了保护伞,有力推进了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新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了75%。
据悉,“十四五”期间,新疆将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救护体系建设,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区建设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让更多的野生动物得到保护和救助。完成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将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2021年12月24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明确规定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
2月24日,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哈密边境管理支队沁城边境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哈密市伊州区086县道28公里处有一只“黄羊”受伤,请求派出所救助。随后沁城边境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并将这一情况通报野生动物救助站。
出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初步辨认该“黄羊”系濒危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鹅喉羚,因鹅喉羚腿部有不同程度的咬伤,已无法正常行走。民警立即使用警用急救包对鹅喉羚的受伤部位进行简单的消毒、止血、包扎,并将其移交给野生动物救助站工作人员,待伤势痊愈后,将其放归大自然。
像这样热心救助野生动物的案例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仅是警民联手救助野生动物,还有一些热衷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环保社会组织、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如今,新疆人对野生动物的衷心喜爱和精心保护,也让野生动物们安心留在新疆。
3月5日,“90后”自然保护工作者初雯雯来到乌伦古河边,检查安置在河畔的“河狸直播”设备,清理擦拭因积雪消融模糊了的摄像头,以保障新一年的蒙新河狸观测工作顺利开展。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初雯雯表现了一位中国新疆姑娘的自豪,分享了和百万网友保护蒙新河狸的故事,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一个人,到凝聚一群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河狸种群数量增加21%。我庆幸,生在国家大力支持自然保护事业的伟大时代,让我这个‘河狸公主’能施展抱负,实现梦想。”初雯雯说。
与此同时,一些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也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力度。就在前不久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当天,库尔勒市林草局联合库尔勒市食药环大队在新疆九鼎梨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另外,还将采取社区宣传、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持续开展广泛宣传。
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722件,这些案件的保护对象,既有国家保护动物、植物,也有动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涵盖生物多样性的多个组成部分。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