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长江保护法》一岁了,长江“美”了!

发布时间:2022-03-02 09:16:45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宜昌市伍家岗区的渔民刘承林,退捕后成为家门口的护渔员。几个月前,刘承林巡江路过10号码头时发现:熟悉的大趸船已不见了踪影。

“现在的河水清澈干净,再也闻不到臭味儿了。”近日,在重庆市高新区曾家场沟,居民王大爷高兴地说着。

......

《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这样的剧情时刻在沿江省市上演着。保护母亲河,让一江碧水始终澄澈东流,是沿岸百姓的心声。这一年来,长江发生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沿江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长江保护,法治先行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厉行法治是对长江最好的保护。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次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

2017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首次提出了“关于制定长江保护法的议案”。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母亲河戴上了法律的“护身符”,修复长江生态进入了新阶段。

今天,2022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满“一周岁”。作为我国首部流域保护法律,这一年来,《长江保护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法律武器,用法治力量守护长江,让“法”润一江清水!

在《长江保护法》中,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相关内容贯穿了整部法律。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有利于依法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防范和纠正各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建立健全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是长江保护法立法的本意和要旨,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长远利益所在。对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水生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徒法不足以自行。长江保护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地方,从司法领域看,存在集中管辖和司法联动的问题,应建立起上下游联动、跨区域保护的长江流域管理机制,共奏长江大保护的“大合唱”。

协同推动构建长江生态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据统计,长江水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36%,流域河湖、水库、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0%,珍稀濒危植物占全国的39.7%,淡水鱼类占全国的33%。“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持续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建立长江经济带“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督促协调重大事项和重点难点问题,推进上中下游跨省市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完善综合管控机制,建立“负面清单指南+沿江11省市实施细则”的管理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省际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长江大保护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积极构建以《“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污染治理“4+1”工程、湿地保护、塑料污染治理、重要支流和湖泊保护修复等系列专项实施方案为支撑的“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

在推动构建长江生态共同体方面,湖北深化与湖南、江西等省的合作交流,协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水污染治理,加强长江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2022年1月17日,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暨长江禁捕工作协调机制召开长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视频调度会,会议指出,“十年禁渔”启动以来,沿江10省市16.45万需转产就业的退捕渔民实现应帮尽帮,符合参保条件的22.18万退捕渔民实现应保尽保,长江“十年禁渔”开局良好。

数据显示,《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年来,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92.8%,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46.6%,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双赢”。2018-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84个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437个,沿江11省市自查的5785个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5020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渝鄂皖沿江等地河湖共治,还水于鱼,还岸于民

刘承林巡江路过的10号码头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分界线,是中华鲟洄游产卵的必经之地。这座服役40余年的通航服务配套码头结束使命,为中华鲟“让路”。3年来,为建设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宜昌已拆除60座各类码头,还水于鱼,还岸于民。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2021年,湖北省190个国控断面(水域)水质优良比例93.7%,劣Ⅴ类断面持续为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描绘出了一幅“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的锦绣画卷。“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北交出了一份保护长江的“美丽答卷”。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全面推动《长江保护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21年1-12月,全市纳入国控考核的74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97.3%)1.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

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称的长江安徽段,为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把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禁捕区内1.2万余艘渔船、3万多名渔民全面退捕,江中重现野生江豚群。

江豚频繁现身,是对大力整治“化工围江”、持续修复生态的无言赞许。渔民上岸,也同样给水让路。

“以前到这里来是雨天一身泥,有厂矿的污水流到长江里面来,整治之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很清澈,生活在这里感到很舒心。”在住在薛家洼附近已有50多年的马鞍山市民左女士眼中,家门口现在真的实现了大变样。

为还长江以原真性和完整性,“为鸟让水,为鱼留道”的故事在安徽多地上演着。

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的数据,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实施,引江济淮工程从跨安庆和铜陵两市的菜子湖通过,为了保护候鸟栖息环境,工程增加约3.5亿元投资,原设计方案进行大幅度调整:航道西移,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并采取措施保障候鸟栖息滩涂面积;增设多个“鱼道”,保障长江与菜子湖、长江与巢湖等水系之间鱼类洄游畅通。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我们应继续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努力绘就“一江碧水泽后世,滚滚东流又日新”的锦绣山河,让我们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