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做到了。”
3月29日,一个一对一的见面会上,当听到海信空调技术负责人李本卫的这句话时,坐在对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满脸笑容地点了点头。
这是一场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读懂的默契约定。
作为权威传染病专家,钟南山长期关注室内空气健康问题,2012年,他还联合15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建议: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钟院士提出室内污染问题后,我们开始关注新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把新风的出风口和空调的出风口二者融合起来,用空调的大风量将新风带到整个房间,有效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李本卫说。
当天,由粤卫协举办的“全民空净节”暨第二届广州环境空气净化产业展览会上,钟南山为海信空调亲自颁发了“南山奖”。
以钟南山院士命名的“南山奖”被誉为中国空气净化行业的“奥斯卡”,海信空调因何被“钟”爱?
面向生命健康,一个提出问题,以国家勇士的担当捍卫生命尊严,一个解决问题,以自主创新的技术不断贡献力量,这无疑是一场同频共振的双向奔赴。
新风空调站上行业风口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家电在消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新一轮复苏经济、提振信心、拉升消费的关键活力因子。健康化、绿色化、智能化,正成为这一万亿级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
空调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更是突出,结构性拐点正在到来。西南证券研报显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空调在国内市场保有量已经逐步趋于饱和,近几年在疫情扰动下,空调销售承压。根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空调市场全渠道销量为5714万台,同比下降3.3%。
尽管空调行业整体销售承压,但是部分新兴品类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在时代机遇和消费升级双轮驱动下,空净产业正进入蓬勃发展期,主打健康和绿色的新风空调在空调市场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据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22年新风空调量额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83%和57.9%,预计2023年新风空调仍将高速增长,量额同比增长率将分别达54%和41.7%。
新风空调在市场上的亮眼表现,顺应了人们对健康家电的关注和需求。正如李本卫所言:“呼吸是生命之本,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中青年,所处的空气质量都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呼吸健康和空气新鲜,而让室内空气生态健康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简单的说,就是为室内环境换新风。”
新风空调以“减碳增氧”为特点,拥有净化室内空气、通过智能识别以调节室内舒适度等功能,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健康、舒适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专家介绍,新风系统可以通过外循环系统,采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机风口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杀菌、增氧、预热。
还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全热高效热回收系统的支持,在新风系统换气的同时,室内温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从而能有效避免开窗透气导致的能耗。
不过,国内新风空调的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奥维云网监测数据,2022年M1-5,新风空调线上渗透率为3.2%,线下渗透率为7.8%。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新风系统在中国的发展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健康空调的代表,以新风空调为代表的室内通风系统产品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尤其是随着室内空气质量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新风空调必将迎来加速普及的浪潮。
新风赛道上的“造风者”
事实上,新风已成为整个空调产业升级的共同方向。
此次展会上,海信新风空调·璀璨C3系列精彩亮相。这是海信新风空调的再度升级,璀璨C3系列实现了新风量、出风模式、焕新效率和静音效果的四大全新升级。
与此同时,C3系列还搭载了Hi-cat纳米触媒抗病毒技术,该技术由海信空调与权威机构联合推出,在行业首创将抗病毒、抗菌材料负载于聚合物纤维,并应用于海信空调的新风滤网和内循环滤网,新风、进风口双效抗菌,被中国家电院评为2022年度“技术创新奖”。
在业内人士看来,需求推动科技,科技又增进需求,新风空调市场不断发展,成为行业风口,掀起了空调行业的新一次技术革命,海信空调等企业的持续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为新风空调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风空调的出现,也让中国的家电行业全面领先了欧美和日韩,这是中国空调产业界的一次革命性的引领。”李本卫说,空调发明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中国生产首台空调也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全球空调产业史上,中国一直是个追随者。但是近年来,在新风空调的新赛道上,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反转。在海信等中国空调企业的影响下,并不做新风空调的大金、松下等,也纷纷跟着中国企业的脚步进军新风空调。
国外品牌向中国品牌看齐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新风空调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面领先。作为新风空调最早的入局者,早在2008年,伴随用户消费需求的升级,海信空调就推出了国内第一台新风空调,率先占领新风赛道。
2020年,海信空调牵头制定了新风空调行业标准,并提出了“开机三分钟,满屋是新风”的技术主张,攻克了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新风量的行业难题。
2021年,海信空调推出春风系列,在柔风技术方面解决了“挡风不挡凉”、“硬风变软风”两个核心问题,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2022年10月10日,钟南山院士发起“全民新风呼吸日”的倡议,呼吁全民重视室内空气环境,关注全民呼吸健康。钟南山认为,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质量,一方面可以通过开窗通风来进行换气,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用带有新风功能的健康空调,将浑浊的空气排出室外,从而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聚焦全民新风呼吸,海信空调围绕行业难点,进一步升级技术和产品。在李本卫看来,在家用空调里面做新风是比较难的,因为它的体积比较小。但在密闭环境里面,新风对环境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对行业来说,面临的突出瓶颈很多,比如新风的效率,怎么才能把新风送到这么大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还有新风滤网怎么避免二次污染等等,海信空调通过把新风的出风口和空调的出风口二者融合起来,有效解决了行业痛点。
这一年,海信空调顺势推出璀璨高端C2系列,该系列产品搭载了多风道融合技术、中央涵道拂面新风技术、多维空气联动平衡技术以及回风变温技术等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凭借硬实的科技范儿强势出圈。
这种科技感十足又对消费者诚意满满的升级,对海信新风空调来说已是常态。而经过多年沉淀,海信新风空调领航者的角色也日渐深入人心。据奥维云网线下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1-13周期间,海信空调新风占有率达到42.4%,位列行业第一。
西南证券研报表示,展望后续,随着行业结构和消费不断升级,原材料价格等外部压力逐渐减弱,海信空调有望领跑新风赛道,打开业务新的增长点。
技术立企的坚守与担当
既是布局者和赋能者,更是破局者和定义者。为什么是海信空调?
“海信空调能够立上潮头,源自于自身骨子里‘技术立企’基因。我们始终认为,不管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竞争格局怎么变化,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还是产品技术和用户需求。”李本卫表示。
回望空调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见,海信空调的每一步,都走在了行业的前面。1997年,海信空调就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2000年海信空调发起 “工薪变频”革命,引领了空调的变频时代。在海信空调的影响下,消费者对变频空调的接受度空前高涨,海信空调的突破和坚守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回馈。
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海信空调,以健康、舒适、智能、节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痛点和场景需求为核心,继变频空调之后,在新风空调的新赛道上,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又一次站在了空调行业的潮头之上。
海信空调致力实现的,不仅是带动行业加快拓宽新风空调赛道,更在于引领行业新风生态的营造。这是海信空调对技术的坚守,更是对责任的担当。
2022年11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布标准公告,宣布海信空调研发团队制定的《带新风混合功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团体标准——即新风混风团标批准通过。这是行业内首次提出混风风量、混风室内污染物去除率的概念。新风混风团标的制定,建立了新风混风功能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实现了功能和技术上的双重跨越。
在此之前,海信在新风产品的标准上已动作频频:
2020年,牵头制定新风空调团体标准——《房间空调器新风功能评价规范》,这是中国家用空调领域首个开始制定的新风空调行业标准;
2020年,海信空调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发布《2020新风空调行业发展白皮书》,梳理了用户痛点,明确用户对新风的需求及新风空调产品要解决的问题;
2022年4月,海信空调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新风增氧健康空调评价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进一步提升了对产品新风量、净化效率、新风噪声、置换效率等性能的要求;
2022年10月,海信空调联合中家院发布《2022年新风空调技术发展白皮书》,从新风空调行业现状、消费者需求等梳理行业技术发展关键点,旨在帮助消费者营造健康家居环境,推动新风空调普及和行业健康发展……
以推标准为主抓手,海信空调不断重塑行业价值标杆。2022年12月,凭借在室内空净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健康净化能力,海信空调获得具有“空净业奥斯卡”之称的第七届南山奖。
空调换代选新风,新风空调选海信。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此次全民空净节展览会上,海信空调更是郑重宣布,将与粤卫协共同开启“室内环境健康”研究课题,致力于守卫室内呼吸健康,守护空气生态。
“空净行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技术、升级服务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更需要企业们团结起来,围绕消费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从而提升空净行业的竞争力。”李本卫呼吁。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