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马蜂窝微度假报告:玩法驱动,民宿、露营和运动皆是欢迎

发布时间:2021-11-30 11:14:00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疫情之后,旅游消费呈现新趋势:从旅行到玩乐,从远程到近程,“微度假”趋势彻底改变了旅游行业的格局。马蜂窝旅游近日发布的《2021“微度假”风行报告》表明,80后和90后是微度假主力人群,人数总占比超过80%。微度假以“玩法”为驱动力,3天内旅行消费2000元已是常态,越来越多的微度假用户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与体验买单。

何为“微度假”?相较于疫情前动辄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度假模式,“微度假”以本地为中心,开展3天以内的休闲度假活动,一般是基于兴趣爱好、或某种体验的周边游和周末游。对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来说,旅行从过去每年一到两次的长途旅行或境外旅行,转变为如今周末也能说走就走、一年可能多达十数次的出游。

多样化兴趣点催热“微度假”

80后和90后在微度假“大军”中以80%的占比一骑绝尘。这届年轻人追求个性的特质决定了“到此一游”时代日渐远去,基于兴趣的深度体验、沉浸式玩法才是他们对一次完美微度假的最大诉求。报告显示,亲子玩乐、户外运动和娱乐休闲,都是微度假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民宿+”是微度假的热门选择。

马蜂窝微度假报告:玩法驱动,民宿、露营和运动皆是欢迎

伴随着“宅酒店”度假模式的日益盛行,住宿对于微度假不再意味着简单的“一屋一床”,多达49.8%的用户对住宿所附加的特色体验抱有极大期待。“千店千面”的民宿趁势而为,将其非标特性发挥到极致,通过民宿+采摘、民宿+宠物、民宿+剧本杀等“民宿+”体验将自身打造成为微度假场景,一跃成为年轻人微度假最重要的载体。

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与朋友结伴开展3天以内的微度假,同伴不一,微度假的偏好就不同。剧本杀、野餐、游乐园等是年轻人与朋友出行时钟情的玩法,而沉浸式体验艺术节、观赏建筑等文化活动,则是“一人行”的微度假偏好。

马蜂窝微度假报告:玩法驱动,民宿、露营和运动皆是欢迎

周末游、异地周边游是微度假的“扛把子”

作为微度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周边游以其决策时间短、易抵达、高频次、注重品质体验等特性,成为后疫情时代都市新青年的玩乐日常。探索身边的未知美景,在周边的“老地方”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年轻人好奇的脚步带动着国内各地周边游市场蓬勃发展。

今年,旅行路上的“弄潮儿”们又将周边游再次迭代升级,名为“异地周边游”的旅行方式正悄然兴起。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异地周边游”客群在“当地游”订单中的占比增长迅速。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热门周边游目的地的非本地客源平均占比达到了28%,个别地区甚至超过40%。

在“异地周边游”热门地区TOP10的榜单中,四川、北京、江苏、湖南等省区均有上榜。毫无疑问,在一些传统的旅游城市,异地周边游的发展能够吸引新鲜客流涌入。

马蜂窝微度假报告:玩法驱动,民宿、露营和运动皆是欢迎

“玩法”驱动的微度假

体验至上的内核决定了新时期的微度假主要为“玩法驱动”的特性。2021年最热门的微度假玩法中,露营当之无愧排名第一。截至2021年10月,马蜂窝平台上关于露营的新增内容已经超越2020年全年新增露营内容的总量,同比增长215%。豪迈壮阔、星空璀璨的大西北是露营咖们的最爱,而由露营衍生而出的露营+飞钓、露营+桨板瑜伽、洞穴露营+探险等“露营+”玩法则是今年最为马蜂窝玩家所津津乐道的潮酷体验。

除了露营之外,体育运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放大。作为中国最大的旅行社区,兴趣小组和“同好”圈层非常丰富,马蜂窝社区数据显示,2021年马蜂窝站内体育相关内容占总内容比例较2020年同期上涨近49%,周末用一场体育运动来释放工作压力,结交同好,甚至“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在年轻人当中已蔚然成风。

在“微度假”人群喜爱的热门运动TOP 10榜单上,滑雪在北京冬奥的影响下占据榜首。而疫情之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也使得徒步、爬山、马拉松等既锻炼身体又贴近自然的项目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传统运动,还有更多年轻人把目光投向了深潜、冲浪、跳伞等新兴体育项目,在玩法上也日趋多样。在马蜂窝北极星攻略上,这些玩法均有专属的系统化攻略。

马蜂窝微度假报告:玩法驱动,民宿、露营和运动皆是欢迎

(马蜂窝“玩法”北极星攻略)

马蜂窝不仅为潜水、滑雪、徒步等兴趣玩法建立了专属北极星攻略,还通过“周末请上车”活动品牌,在周边熟悉的空间中营造全新的微度假体验场景。在马蜂窝社区的“同城俱乐部”里,主理人在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发起活动,通过丰富有趣的同城社区活动,探索本地新的玩法,丰富年轻人的微度假体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