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深入“三线”开思路 借鉴“三变”济人才

发布时间:2021-01-03 13:07:26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

为了帮助围场县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推进生态环保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8年11月,第8扶贫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中国环境学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贵州省六盘水市举办了为期3天的“生态农业环保科技精准扶贫项目转化培训班”。

培训班着眼提升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眼界和能力,从第8扶贫工作小组结对帮扶的围场县“哈八桃”(即哈字村、八顷村、桃山村)和“要八牌”(即要路沟村、八号地村和牌楼村)六个贫困村分别遴选了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共12名,贫困村所在4个乡镇的干部4名,围场县县委、县政府及环保局、扶贫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干部10名,共计26人。此外,来自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六盘水市和钟山区两级人民政府、钟山区“三变”改革办公室的有关同志也共同参加了培训。

六盘水市是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发源地,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大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精准脱贫落到实处,取得可喜成就。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13.5万人,328个村出列,3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在贵州省排名第一。六盘水“三线精神”与围场“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具有能吃苦、能奉献的相通之处,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与河北省围场县同属于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而六盘水市脱贫攻坚经验对于推动围场县定点扶贫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深入“三线”开思路 借鉴“三变”济人才

六盘水三县与围场同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线精神”与“塞罕坝精神”内涵相通,

学员们深入现场调研培训,开拓思路。

 

 培训班采取专家讲授、现场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安排学员们前往“三线”博物馆、三线文化创意小镇、米箩镇“三变”改革展示中心、米箩镇润水恒猕猴桃基地、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中药饮片厂、大河堡·凉都花海景区、梅花山生态体育公园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学习六盘水“三线精神”和“三变”改革实践案例;从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邀请专家开展生态农业科技专题培训;邀请六盘水市扶贫局、环保局,以及围场县扶贫局、贫困村第一书记分享和交流相关工作经验。

深入“三线”开思路 借鉴“三变”济人才

参观米萝镇“三变”改革展示中心

 

 米箩镇“三变”改革展示中心系统展示了六盘水市活化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改革新路。米箩镇润水恒猕猴桃基地通过“三变”改革,改善了企业与群众的关系,解决了老百姓的务工问题,让老百姓增收,又培育了大量懂技术、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新型农民,增强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本领,形成了利益相连、发展共谋的局面。

 大河堡·凉都花海景区和梅花山生态体育公园均是通过生态修复,将荒漠石旮旯和光秃秃的“没花山”,分别变身为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漫山梅花怒放的“梅花山”,后者同时还经过人工科技建造了我国纬度最低的滑雪场,实现了荒山变青山、变金山。

深入“三线”开思路 借鉴“三变”济人才

现场调研大河堡·凉都花海

 

 南北两地干部坦诚分享和交流了脱贫攻坚与污染防治的经验做法,大家一致表示脱贫产业选择应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围场县干部还表示,近年来围场县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其科技含量、产业形态、投融资规模、经营模式与六盘水相比还存在差距。

 培训班既有具体案例,又有理论提升,既有现场教学,又有交流研讨,得到了受训扶贫干部的一致好评。围场干部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深受鼓舞,也碰撞出一些思路。六盘水“三变改革总结了包括10步骤30环节的操作流程图,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操作路径,围场县各贫困村发展产业也可以借鉴此流程,第一步摸清“家底”,第二步精准发展产业,经专家论证之后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而找资金并非排在首位的需求。作为一个农业县,围场县亦面临畜禽粪便污染、秸秆处理难、地膜“白色污染”现象突出等问题,科技专家介绍的农业部7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和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等技术对于围场县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深入“三线”开思路 借鉴“三变”济人才

围场县委办副主任李兴宇在“生态农业环保科技精准扶贫转化项目培训班”上发言

 

 学员们认为,六盘水每个成功的“三变”改革实践案例背后,总离不开关键人才的身影,如煤老板陶正学、润永恒公司胡君、阿戛镇农民李金品、大河镇党委书记孙昌盛等。围场县目前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可从外出工作、学习的人群中,以及面向广大社会招募、吸引和培育致富带头人、技术和管理骨干等各类人才,用关键人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

 学会工作人员通过培训也深感学会可以充分发挥拥有丰富科技资源的独特优势,积极动员环保科技工作者深入对口扶贫困地区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生态环保科技咨询、培训、普及和推广等服务,将生态环保科技资源和服务需向基层延伸和集聚,加大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针对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因势利导地开展精准特色培训,根据贫困地区实际需要引进和推介优质技术等,更加积极地参与脱贫攻坚战。

 利用培训之机,学会秘书处党总支联合围场县党员干部在六盘水“三线”博物馆还共同开展了“弘扬三线精神,建设环保铁军”主题党日活动。

深入“三线”开思路 借鉴“三变”济人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党总支联合围场县党员干部在六盘水“三线”博物馆

开展“弘扬三线精神,建设环保铁军”主题党日活动。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