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商汤开发渐冻症智能看护系统 用AI暖“冻”

发布时间:2022-03-16 14:11:46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严冬不会阻挡全民冰雪运动的冬奥热情;身处黑暗的运动员在洪亮的“加油”声中,为我们带来光明;而在春意渐浓,户外有越来越多运动休闲的身影的时候,却还有一群特殊的病人身处渐冻寒意之中。他们就是罕见病“渐冻症”患者。

“冰桶行动曾‘浇’暖人心,也引发了更多人对于渐冻症患者的关注。商汤作为行业领先的AI科技企业,我们也注意到这类罕见病人的需求。”商汤科技应用研究实验室负责人孙其功博士表示“就在这个春天,我们团队自主开发的商汤AI渐冻症智能看护系统正式交付首位患者使用,并且反馈良好。我们很高兴,同时也将继续努力以原创AI技术,为更多渐冻症病群体带去暖意。”

商汤开发渐冻症智能看护系统 用AI暖“冻”

渐冻病人使用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守护,虽无接触,动态尽在掌握

渐冻症,学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这种疾病会使运动神经元受损,并且随着病情渐进发展,患者身体像一点点被冻住一样,逐渐失去语言、行动等能力。仅仅是正常呼吸、吞咽咳痰,对重症渐冻症患者来说,也难如登天。而在无人看护时,患者极有可能因不能正常咳痰和呼救,而造成死亡。为此,不间断的悉心看护与及时响应需求,成为渐冻症护理的关键——病人家属无论昼夜,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状况,以确保病人状态正常。

商汤开发的AI智能看护系统,是一款全新的面向渐冻症病患看护的技术解决方案,可针对行动不便、吞咽及呼吸困难的病人进行24小时无接触看护。在实时监测病人生理指标的同时,还具备异常情况报警、主动呼叫、睡眠分析和异常情况统计的功能,并同时满足陪护人员远程看护的需要。

孙其功博士表示:“我们在去年秋天启动这个项目,在公司内多部门协同合作、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西电-商汤智能大健康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支持下,经过半年开发、多次走访,在寒意最劲的时间里反复迭代算法、测试设备性能、优化用户体验,并在这个春天交付首个使用者。首位试用病人及其家庭,已经在实际使用这套系统。通过前期的实际体验和调整,患者目前反馈很好。而这也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没有人敢说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们希望能去理解疾病对于病患本身身体、心理,以及病患家庭带来的沉重挑战。”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技术执行总监马堃表示:“目前,我们已经与陕西省渐冻人互助关爱协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面向渐冻症患者的“AI暖‘冻’看护”活动,让人工智能技术守护和助力更多罕见病患。”

7*24小时有AI守护,安心睡、及时起

该系统使用多光谱成像传感器,不受光照条件影响,支持24小时无间断工作。一方面实时不间断监测被看护人的生理指标,同时,利用计算机视觉分析技术,持续监测被看护人的醒/睡状态,统计被看护人的睡眠时长和醒来次数等信息,并生成睡眠质量分析报告,并将报告推送给陪护人员查看。

无创、无接触式监测与交互,健康与尊严并重

传统医疗设备,通常通过粘贴电极等监测生理指标。然而,重病病患往往长期卧床、肌肉萎缩、营养不良,皮肤水分不高,容易导致监测的抗阻低,信号捕获不精准,同时,长期佩戴可能会起疮过敏等不适反应。另外,渐冻症患者虽然被疾病禁锢了身体,头脑却依旧清醒,对正常生活与交往的渴望须臾未减少——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在轮椅之上依旧社交、演讲,畅谈宇宙。

为此,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完全采用无创、无接触式生理指标监测。无须被看护人穿戴其他辅助工具,仅利用多光谱成像传感器就可在无接触情况下,通过采集被看护人体表温度辐射强度、胸腔起伏程度等生理信息,快速且精准地识别被看护人的体温、呼吸率和心率等生理指标,相比于常见的接触式监测方法,无接触式的监测方法不给被看护人带来任何烦扰,同时避免因接触造成皮肤过敏,或营养不良等导致监测不准确的情况。

此外,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可为丧失语言和行动能力的病人提供无接触的主动呼叫功能,通过一系列预定义的动作逻辑,在不发声,姿态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帮助病患完成主动呼叫。例如,基于AI技术的敏锐识别,患者可通过嘴巴、眼睛或者表情动作发出主动呼叫信号。

远程无线查看,AI触手可及

就像家长牵挂孩子、情侣挂念爱人,即使片刻身处异地,关爱与牵念也不曾停止。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搭配专用展示端,能够随时、随地、实时远程查看被看护人的状态,收到异常报警。系统实时监测和持续同步记录病人生理指标数值,标记异常情况,并生成生理指标统计分析报告,以供陪护人员查看,及时了解被看护人的生理状态。

马堃表示:“在不断推进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里应用的同时,商汤着力开发面向渐冻症病人看护的技术解决方案。未来,我们也希望能用AI技术,守护和照看更多弱势群体,AI向善。”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