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重大问题,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近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聚焦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对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等4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据了解,科技部自2012年启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至今已连续8年发布22个专题报告,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撑。
我国森林面积近20年增长率为26.90%
“你今天收能量了吗?”“我昨天走路又增加了几十克能量。”这段对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两年,每天登录支付宝,进入“蚂蚁森林”收取能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习惯。
在2019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评选中,用手机小程序带动数亿人参与环保行动的“蚂蚁森林”项目,荣获其中的“激励与行动奖”奖项。截至今年8月,5亿“蚂蚁森林”用户累计碳减排792万吨,在荒漠化地区种树1.22亿棵,树木总计覆盖11.2万公顷土地。
就在“地球卫士奖”颁奖当天,因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创新路径探索和积极示范作用,支付宝“蚂蚁森林”还获得应对气候变化项“灯塔奖”。
联合国不同领域的两项大奖都颁给了“蚂蚁森林”,也是对中国植树造林、可持续发展的肯定。
这一点,从“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专题报告中可以得到印证。报告显示,中国的植树造林与森林保护成效显著,成为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2000-2018年,中国森林增长率为26.9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土地退化专题编写组组长高志海介绍,全球森林在近20年略有减少,森林砍伐和火灾是主要原因。中国的森林恰恰相反,森林总面积达2.12亿公顷,近20年差不多增加0.45亿公顷,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减少,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平衡,而中国是增加,这和我们重视生态建设分不开。”他说。
塞罕坝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2017年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颁奖当晚,73岁的老人陈彦娴作为林一代的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半个多世纪里,前仆后继的我们一心一意地种树。我们为自己能够亲手创造一个绿色奇迹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个奖项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几十年辛苦付出的最佳肯定,也肯定了中国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贡献。报告指出,中国人工造林面积长期居于世界首位。近20年,中国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塞罕坝、库布齐沙漠绿化”等工程的实施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是中国森林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
中国对全球土地恢复贡献率达19.13%
植树造林不光可以增加中国的森林面积,对防风固沙,减缓土地荒漠化也有很大帮助。
在北京,现在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原先每年必到的沙尘暴几乎看不见了,这得益于“京津沙源治理”工程。
从“全球土地退化态势”专题报告中也可以看出:2000-2018年,全球土地退化与改善恢复两大过程在不同区域并行发生,两者总量基本持平,改善和恢复的土地面积略大于退化扩展和加重的面积。在全球传统土地退化区中,中国、南亚次大陆等区域土地退化趋势出现逆转,在较大范围内土地质量的改善和恢复明显。在全球土地恢复上,中国和印度两国贡献率达26.78%,其中,中国贡献率达19.13%。
报告指出,中国主要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治理,大范围提高了退化土地的植被覆盖能力,实现了退化土地的改善和恢复。
“在生态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靠的是科技支撑,我国在水土保持,包括挖坑栽树技术,还有退耕还林方面积累很多经验和技术。” 高志海说,“近20年,中国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退耕还林,还有天然林保护工程。现在,我们发现中国恢复70%是林草、森林和草地,林和草都是生态工程的重点。”
发布“全球土地退化态势”报告也是为了让大家科学认识土地退化的状态,针对有关数据,精准做好防范治理。
新闻+
我们身边的遥感
我国每年都会发射各种类型的遥感卫星,但遥感技术对于大众来说还很陌生,卫星遥感到底是怎么监测的?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现在遥感技术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送外卖需要有地图,打车也需要地图数据,这些地图很多都是由遥感数据生成的,随着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动态相关地图的变化更新也可以传输。”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副组长、灾害专题责任专家牛铮介绍。
不单是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之处,从政府决策层面看,遥感技术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城乡建设用地、农作物估产、生态环境监测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对整个周围环境进行判断。通过遥感监测雾霾,可以帮助国家制定治理雾霾的针对性政策。
实际上,遥感卫星围绕着地球运转,在高空中利用可见光及热红外、微波等波段来监测,地球上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变化甚至灾害,都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全球土地退化的监测,过程非常复杂,依靠人工调查遥遥无期,而遥感可以在短期内就把这项工作完成,并且保证精准度。
“灾害应急管理离不开遥感监测,很多灾害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例如森林火灾发生在原始森林,当然也有像洪水、干旱这种发生范围较大的灾害现象,这就需要用遥感技术手段全面监测。” 牛铮说,“遥感图在应对重大灾害发生时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