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余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进一步明确了将污染防治视为“新常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水生态、水环境的底线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近日,人民网记者围绕我国水生态安全以及污水处理领域相关问题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彭永臻进行了专访。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我国污水处理事业迈上新台阶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改善水环境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污水中的氮和磷被称为营养物,其主要危害是导致湖泊、海湾等缓流水体藻类异常繁殖的富营养化。彭永臻谈到,如今,我国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黑臭水体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却日益严峻,脱氮除磷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来,由彭永臻院士领衔的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科水污染控制团队首次提出和实现了污水处理领域“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科睿唯安联合发布了《2020研究前沿》分析报告,“厌氧氨氧化技术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是环境领域唯一入选的重点热点前沿。在该方向,中国发表核心论文数量在国际上位列第一;北京工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该方向发表核心论文数量并列全球第一。
“作为环保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应坚持创新,努力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我国污水处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彭永臻对人民网记者说。
彭永臻介绍道,“厌氧氨氧化”技术是迄今世界上最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基于短程硝化的厌氧氨氧化技术已实现在高氨氮废水处理领域的工程化应用。然而,该技术在低氨氮城市污水处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至今未实现推广应用。相比之下,“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是应用该技术的新途径,具有长期维持稳定、反应速率快和控制操作简单等诸多优势,它是污水生物脱氮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围绕这一成果,我们不仅在国际上率先发表了前十篇SCI论文,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应用。”彭永臻谈到,在污水脱氮除磷方向,作为第一发明人,与学生共同申请并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已有200余项,这些科研成果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发创新,更应该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发挥出重要价值和作用,争取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确保水生态安全 我国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亟待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各地区的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污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都不相同,以污水脱氮除磷为例,南北地区城市污水总氮浓度差别很大。彭永臻表示,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以“整齐划一”的要求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存在较大问题,修改与完善我国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科学性。
“标准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但它也是与时俱进的。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并在今后国际标准制定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步提高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彭永臻建议,标准的修订应因地制宜。针对太湖、环渤海周边等敏感水环境区域应该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但对于无富营养化之虞的广大地区,例如黑龙江等东北水域,要适当放宽氮、磷排放限值。这一做法不仅不会危害水环境,而且有利于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多样性保持,同时能够大大节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
“如果说,在国际上‘得标准者得天下’,今后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污水排放标准的评估、论证和不断修改完善,为《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提供更加精准的尺度和可靠的依据,从根本上控制水环境的污染。”彭永臻说。
坚持“两山”理念 提高水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水平
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青山就是美丽,绿水也是幸福。当下,人们对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着中国绿色变革。在彭永臻眼中,人类社会永续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本身的生态效益和生态价值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最大、最丰厚资本。如果只考虑人类自身经济利益,肆意征服及掠夺自然资源,就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因此,“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是水污染防治、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承担着人民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再生利用等功能,也是控病原体传播的重要场所。彭永臻谈到,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带了较大考验,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对此,后疫情时代,为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就污水处理而言,应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臭气的收集和处理问题,解决臭气带来的潜在二次污染问题。”彭永臻说。
治理水环境污染、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离不开科技创新。彭永臻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水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应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导,努力提高我国环境治理水平,不断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有序发展,在打赢碧水保卫战、推动绿色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