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20 16:19: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郭红燕 许福成

坚持人民至上,一直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坚持的价值取向和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笔者认为,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运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效由人民评判”的原则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第一,坚持为了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了人民,就是要考虑和满足人民对生态利益的真正需求,对应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这就需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工作,一直以来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遵循这个导向。需要领导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民生谋、为长远谋,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不唯GDP论英雄,要让全社会所有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第二,坚持依靠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也是社会问题,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党要依靠人民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就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一方面,通过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人民需求;另一方面,要让人民群众广泛有效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不仅要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定,也要参与到环境法律法规计划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保障人民的环境权益,包括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等。尤其要鼓励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履行自身环境责任,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行为。这就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社会监督参与的机制,不断扩大参与渠道平台,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由人民评判的工作标准。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如何,一定要让人民来评判。“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让人民来评判,就是要把事关生态民生的公共决策和治理举措是否符合人民需要、人民群众在生态治理中是否真正受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等作为衡量标准,将公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等考虑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考核范畴。

作者单位:郭红燕,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许福成,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