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达38亿元人民币。此轮融资不仅是今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首笔国内股权投资,也是自2020年以来网约车出行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
据了解,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司乘两端服务的提升,以及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网约车的本质是服务,在成立初,曹操出行就建立了企业服务好司机,司机服务好乘客的倒三角文化,今后曹操出行将投入更多资源,让司乘两端都能获得更好服务。
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布局大出行正是吉利科技转型战略中的关键举措之一,将以全球领先的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新能源科技,创新应用于共享出行领域,全方位赋能曹操出行,坚持低碳、健康、共享的人车生活圈,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出行平台,为更多用户提供全场景、深度智能化的安全出行体验。
注册用户超6000万 月活破千万
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系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控股。据官方资料介绍,曹操出行目前已进驻62个城市。根据极光大数据报告《2021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曹操出行MAU达567.9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140%。据曹操出行CEO龚昕表示,通过持续精细化运营,曹操出行目前注册用户已超6000万。7月订单需求量创下历史新高,是去年同期的150%,且从今年5月开始到7月,曹操出行接单量爆发式增长,对标三个月之前,7月接单量超一倍以上。根据亿欧网的公开报道,曹操出行7月月活用户已破千万。
根据企查查显示,曹操出行在2018年1月完成10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三川投资、浙商创投、天堂硅谷、隆启投资等机构。距离A轮融资约3年半后,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额达人民币38亿元,系今年以来网约车企业国内首个股权投资。
龚昕表示,B轮融资将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业务扩展、服务品质提升、司机群体保障等关键工作上加大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发布会上,龚昕还公布了曹操出行新战略——“N3战略”。其中“N3”(N立方)分别是指New Car(定制车)、New Power(新能源)、New Ecosystem(生态体系)。“N3战略”提出曹操出行将依托吉利大出行生态和苏州产业生态两大优势,打造一体化出行的发展规划。
投资方看重产业互联网经济
本轮投资方共有5个,分别为:苏州相城金控集团、苏州高铁新城国控集团、苏州城投公司、农银国际苏州公司、东吴创新资本。
在谈到为何在此时投资曹操出行时,投资方相城金控董事长陆志东表示,投资的重点是选赛道,出行是刚需,互联网出行行业并没有绝对排他性,不管是短期窗口还是长期竞争,都仍有竞争空间。因此,行业头部的企业仍为此时的优选目标。
陆志东还认为,曹操出行的股东背景优良,看好其与吉利生态的良好互动基础。同时,作为投资方,也看重曹操出行的运营管理团队的操盘执行能力。
农银国际苏州公司董事长董炜表示,在数据信息安全、乘客服务等方面,曹操出行一直是行业优秀标杆。曹操出行定位于绿色出行,符合当前环保发展理念,将有利于推动共享出行行业向环保、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
此外,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本轮曹操出行和苏州方面的紧密合作,可见此次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苏州官方的产业打造规划。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市,苏州应是看好产业互联网经济的未来,才会在主机厂孵化的互联网出行平台项目上投注重金。
网约车前景广阔
尽管相较于2017年,如今网约车行业的融资动作频率已有所下降,但此次曹操出行高达38亿元的融资成果,表明基于出行这一消费类的刚需,网约车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和变革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到2020年底,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3.65亿,在网民中占比36.1%。
从中国网约车的城市渗透率情况来看,网约车在一线城市渗透率最高,达到了50.3%,在新一线城市渗透率为20.3%,而在二线及以下城市渗透率较低,尚不足10%。
业内人士认为,网约车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由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更快的订单接起速度和优质的运力成为订单留存与用户转化的关键,优质运力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成为未来网约车行业的长线竞争优势。龚昕表示,安全、规范、绿色、专业将是曹操出行会一直坚持的核心关键词,这将决定用户的长远选择。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