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至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辽宁省葫芦岛市,调研入海河流总氮管控与治理情况。他指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要遵循陆海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加强监测溯源,厘清责任,协同推进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建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近年来,辽宁省坚持将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作为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任务,推动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但部分入海河流总氮问题仍较为突出。25日,黄润秋一行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赴葫芦岛市连山区调研连山河流域总氮等污染治理情况。连山河干流34.4公里,流域面积169.44平方公里,在葫芦岛市龙港区入渤海。经分析,连山河总氮污染来源复杂多样,主要为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和城乡生活源等。
黄润秋来到连山区锦东村、刘台子村和钟赵屯村,调研河道周边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情况。在锦东村,黄润秋询问连山河上下游水质情况,在泥泞的河道上步行察看排污管网维护及河道垃圾清理情况。在刘台子村,黄润秋驻足河道边、登上污水井台,察看排污管网设置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情况,现场扫描二维码了解连山河一级支流东官沟河雨污混合排污口相关公示信息。在钟赵屯村,黄润秋随机到沿河居民家中走访,了解当地群众对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还通过无人机察看村内沟渠垃圾堆放情况。调研发现,漫水桥附近河道两侧排污管网渗漏积水,生活垃圾清理不彻底。龙王庙桥附近东官沟河河道两侧生产生活垃圾堆积散落,污水井位处河道内且井口高度较低,汛期极易导致河水倒灌进入污水管道或污水溢流入河。锦东村、钟赵屯村均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黄润秋强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坚持精准治污,全面开展河道污染溯源,认真查清污水来源和去向,找准污染症结,从源头上加强治理。要科学设计排污管网,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置排污口,加强排污管网检修维护,确保管网排水畅通。要从细从实加强河道垃圾清理,务必做到干净彻底,杜绝藏污纳垢,严防生活污水及垃圾随河入海。要坚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粪污、餐厨、洗涤污水等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完善收运处理体系,积极回应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黄润秋来到连山区新地号村、喂牛场村调研了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走入养殖户询问察看养殖规模和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情况。调研发现,新地号村邻近河道的小养殖场畜禽粪污随意堆积,未收集处理。喂牛场村大量垃圾侵占河道,畜禽养殖场紧邻河道建设,无“三防”措施,棚舍未实施雨污分流。黄润秋强调,要压实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加强现场调研和日常巡检,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制止垃圾乱堆乱放,推动建立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机制。要促进种养平衡,引导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变“污”为“宝”,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双赢。
黄润秋还来到连山区沙河营村,走入田间地头调研农业种植面源污染防治情况,询问了解当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化肥农药使用和地膜回收利用情况。调研发现,沙河营村存在地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大量堆存于河道两侧及河道内等情况。黄润秋指出,要引导农户按标准正确选用地膜,探索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提高回收利用和处理水平。要坚持科学种植、精准施肥,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实现农业绿色转型。
黄润秋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城乡居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决不能失之以宽、失之以软。要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辽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健陪同调研。
生态环境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田为勇陪同调研。生态环境部机关有关司局、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辽宁省葫芦岛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葫芦岛市生态环境局分别参加有关调研。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