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天下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重大国家战略。
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总书记视察山东,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要求,是信任和肯定,是厚望和重托,也是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走在前,就要求山东在谋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更加主动“打头阵”“当先锋”,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构建起“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十四五”实施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9个专项规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133家,比2019年增长34%……一项项推进落实的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山东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彰显了奋力“走在前”的政治担当。
大河滔滔向东,一幅惠及人民的“幸福河”蓝图渐渐清晰。
强化保护 创新治理
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3月初的黄河入海口乍暖还寒,不时可见丹顶鹤在水草间悠闲觅食。
丹顶鹤属于世界濒危鸟类。“据我们监测,在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已经由往年最多137只增加到目前的281只。”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说,这类关键物种的积极变化,显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
在黄河三角洲,水与鸟儿的故事说也说不尽。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必须按照“走在前”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近年来,山东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黄河三角洲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其中对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给出了清晰的任务书、路线图。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一片长满芦苇的土丘与湿地浑然一体。其实,这是一个人工建造的繁殖岛,供鸟儿栖息繁殖。“我们做这些繁殖岛时充分考虑鸟的习性,像面积、位置、坡度等等,都有讲究。当年春天造好,6月份就有鸟在上面筑巢。”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朱书玉,在这片湿地工作了快30年了,对眼前的一切如数家珍。
在黄三角自然保护区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人与自然正在谱写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眼下,土地刚解冻,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旋耕、播种、除草等耕作机械已经整装待发。“全力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实行项目化管理,今年将实施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5亿元。”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介绍。
动能转换 项目牵引
答好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实施好黄河国家战略,生态保护是“先手棋”,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
近日,魏桥创业集团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建设魏桥国科金属材料中心。魏桥创业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做加法,传统产能做减法,推动铝产业由原铝向新材料提升,产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轻量化制造发力,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4130亿元,同比增长39%。“可以说,我们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企业的转型。”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介绍。
着眼于服务和融入黄河国家战略,山东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四个区分”、执行“五个减量替代”,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动钢铁、石化、铝业等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51.2%,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春节假期过后,山东沿黄各地纷纷吹响重大项目建设“冲锋号”。
位于肥城市的山东德源环氧科技有限公司18万吨/年电子级超高纯度特种环氧树脂项目现场热火朝天,该项目已列入2022年省重大项目名单。“我们采用国际首创新型生产工艺技术,电子级超高纯度特种双酚A型环氧树脂完全替代国外进口,填补国内高端环氧树脂产品自主制造的空白。”公司总经理李洪军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为电子材料行业乃至下游5G通信等领域提供关键基础原材料支撑。
“两年多来,全省突出强化项目牵引,夯实强劲有力的战略支撑,把黄河国家战略实施落实到一个一个的具体项目上,建立省级重点项目库,实现项目统筹谋划、动态调整和精细管理。”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于海田代表介绍,去年全省发行全国首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生态环保专项债券和引黄灌区水利建设专项债券,规模超过200亿元,有力保障了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今年,我省超前开展省级重点项目谋划,年初即下达600个省重大项目名单和1400个省重点项目名单,计划年度投资650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及补短板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
立足山东 着眼全局
携手唱响“黄河大合唱”
万里黄河贯穿九个省区,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沿黄经济总量最高的省份以及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的桥梁纽带,山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山东又胸怀全局,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坚定扛起“龙头”使命。
塑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山东针对区域一体化内生动力不足、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各地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等现实,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我们将着力打造菏泽鲁西新区,3年内高标准配齐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5平方公里的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科创产业、产城融合等10大产业聚集区,形成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集群。”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代表说。
一体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去年,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通车,菏泽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段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加速山东西部经济隆起;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填补了鲁西南地区的航空运输空缺……随着一条条交通大动脉陆续打通,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也掀开崭新一页。
“自强”的同时,山东与其他省区积极合作对接,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强”之路。“山东主动与沿黄8省区会商确定了7个领域的跨省合作事项,目前鲁豫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陇电入鲁等重点事项已取得积极进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海林介绍,山东还牵头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成立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等合作平台,挖掘出更多“共鸣点”。
作为沿黄城市中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承载着带动黄河流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任。2月18日,中欧班列(齐鲁号)中国青岛—德国曼海姆双向对开班列首班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齐鲁号)“鲁欧快线”再添新线路,进一步扩展了欧洲方向物流大通道。
为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山东牵头建立黄河流域海关关际一体协同机制,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内陆港物流监管模式,布局建设内陆港24个,黄河流域出口货物境内段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
“我省提出,到203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战略地位和龙头作用全面彰显。”于海田表示,山东将加速服务和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打造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