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湖水,金色的油菜花,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青海湖以其诗意、远方、在路上的体验,满足了人们对旅行最好的向往。8月12日,“壮丽70年·奋斗新青海——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8月的青海湖,风轻云淡,水天一色。湖泊在天空掩映下平静如一面镜子,沉静而深邃地镶嵌在草原上。作为青海的龙头景区和形象代表,其拥有众多国家级乃至国际级荣誉称号的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和“国家旅游名片”,是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现今青海湖已进入旅游旺季,环湖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就是最好的证明。吸引人们到此的不仅是一张“5A”名片,而是其拥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综合体。其一,青海湖旅游资源丰富,其周边有二郎剑、金银滩草原、原子城、日月山、茶卡盐湖等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其二,青海湖充满传奇色彩,这里是昆仑神话中西王母和穆天子相会的地方,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交汇于此,《在那遥远的地方》和《金瓶似的小山》从湖畔唱响世界。还有连续18年举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可以说,青海湖是青海省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从长远来看,青海湖的生态地位不言而喻。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青海湖也被称为“鸟的王国”,有大天鹅、斑头雁、黑颈鹤等225种鸟类,青海湖中唯一的鱼种“青海湖裸鲤”是在淡水中产卵,咸水中生长,每年只增长一两。“普氏原羚”是世界上只在青海湖仅存的偶蹄类动物,数量一度比大熊猫还稀有。青海湖拥有众多野生动物和445种植物,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
近年来,青海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确保青海湖生态环境绝对安全,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不断得到有效改善,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主要表现为“三增、三减、一不变”。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累计增加1.35万公顷;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增大,累计增大21.33公顷;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累计减少3960公顷。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14年来保持不变。
作为青海省旅游的富矿区,青海湖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获得了“金山银山”。近年来,青海湖在推进生态旅游的同时,积极拓展共享发展新空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了解到,目前青海湖充分挖掘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力度,打造生态文化体验、生态科普、生态观光旅游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积极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高原湖泊生态旅游示范区。
如何打造高原湖泊生态旅游示范区呢?青海湖景区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扎实做好青海湖“水上”文章,实现南北通航;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景区管理模式,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环湖乡镇为依托,着力实施环湖旅游业融合发展项目,集中打造黑马河特色旅游小镇,促进青海湖旅游业有序发展,带动环湖地区共享发展,确保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其实,青海湖生态持续优良,只是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守好蓝天碧水净土的一个缩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已成为全青海省近600万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2017年起,青海湖鸟岛、年保玉则等风景区保护性关闭。而后,青海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取消了8个省级农产品主产区所属县和20个重点生态所属县GDP等指标,引导各地切实履行好生态保护责任,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县牺牲发展机会,全力保护生态,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青海以鲜明的态度,作出了生态优先的战略抉择。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