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带来乡村蝶变 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1-12 14:24:11
阅读量: 39263

  干净整洁的道路、青砖黛瓦的民居、果实累累的采摘园……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乡村环境改善,越来越多村落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众多游客。近年来,乡村旅游日渐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来源。

  

  留住乡村“绿水青山”

  

  重庆市南岸区长江沿岸的山坡断崖上,有一座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公园“挂”在半山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堆满建筑和生活垃圾的垃圾场。每逢大雨,大量垃圾被冲入长江,严重影响水质。

  

  为此,2016年,南岸区放牛村联合当地一家园林企业对这片垃圾场展开治理。他们将堆积如山的垃圾分类运走集中清理,同时运来5万立方米土石方重新回填,用来恢复土壤肥力。修建步行栈道、生态长廊,种植园林树木、四季花草……经过几年时间,江畔的垃圾场变成铜锣花谷生态园,与附近桃花源、杜鹃园等旅游景区连成一片,共同打造生态旅游区。

  

  今年3月,习主席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考察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有好环境。除了当地秀美的自然风景外,旅游业的兴盛也离不开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一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乡村,自然无法吸引游客前来。

  

  近年来,多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施“规划”“绿化”“美化”等措施,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专家表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实现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打造生态宜居空间、促进乡村文明复兴,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加强旅游扶贫监测分析,文化和旅游部设立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在全国25个省区市设立乡村旅游扶贫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监测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接入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水冲式厕所普及率均有明显提升,环境进一步优化。

  

  文旅景点搬上“云端”

  

  “旅游小镇莫干山,直播间民宿特惠房只要5.4元!”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庾村,几名青年主播正通过手机,向观众介绍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民宿,助力小镇旅游业复工复产。

  

  2005年,莫干山镇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启动“生态立镇、旅游强镇”,大力发展以精品民宿产业为主的乡村旅游。然而,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小镇游客少了,大量民宿空置。为此,德清县委组织当地青年团干部、优秀返乡青年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把莫干山优质的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推销出去。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推动产业形态深度变革,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疫情防控的“催化”下,乡村旅游也搭上数字化发展快车,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游客体验、规范管理服务。

  

  甘肃省策划发布46个甘肃省优秀旅游示范村和2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省联动,全网直播”线上线下全面推介乡村旅游产品,加速乡村旅游“升温”;云南省推出“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平台,提供自助导游导览、线上购票、刷脸入园等智慧服务,稳步推进文旅产业复苏;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相关文化旅游活动迁移至线上,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推动乡村旅游数字化,离不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旅游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监测点乡村旅游经营户无线网络覆盖比例超过90%,乡村旅游智慧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普遍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

  

  专家表示,在数字化助推乡村旅游方面,多地已经在农村电商、数字民宿等方面积累许多经验。未来应利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与满意度,让文旅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旅游+扶贫”助力增收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伴着粗犷的歌声,陕西省佳县坑镇赤牛坬村村民穿着陕北地区传统服饰,在起伏的沟峁间耕种、打夯,现场生动还原黄土高原农村传统生产生活场景。

  

  村支书高建茂说:“现在每天表演一场,高峰时一天演好几场。参加演出的村民,每次至少可以领20元报酬。”去年,赤牛坬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村民收入也显著增加,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

  

  许多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还有不少村庄地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还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大量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村民增收。

  

  近年来,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据测算,2019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3.3%,乡村旅游对贫困人口就业贡献度达30.6%,贫困地区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增长幅度持续高于全国乡村旅游整体增幅。

  

  在推动旅游与扶贫结合过程中,多地通过政府主导、资源租赁、企业带动等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旅游带动致富。

  

  为助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设计推出“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品牌,通过指导成立宣传推广联盟、举办推介活动、协调开设旅游专列、企业线上专题推广等方式积极推进旅游扶贫。

  

  去年12月,“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专列开通,把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带给游客更加快捷舒适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向纵深发展。数据显示,旅游扶贫助力“三区三州”贫困人口脱贫贡献度接近20%,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贡献度超过24%。

 绿水青山带来乡村蝶变 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责任编辑:admin)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