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智慧 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1-01-12 13:06:20
阅读量: 356

凝聚青春智慧 传承红色基因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建省南平市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下简称“红旅大赛”)总决赛在南平市举行。从全国298所高校1800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30支大学生队伍,围绕南平红色旅游发展设计作品,比拼创意“金点子”。总决赛共角逐出3组特等奖、7组一等奖、20组二等奖。

  

  作为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红旅大赛将专业教育与红色教育、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凝聚“青春智慧”,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样本。

  

  创意产品迭出

  

  本届大赛聚焦时代发展,在比赛机制和内容上推陈出新,提出了“1+1+N”的理念,即每届大赛对接一个省、针对一个红色旅游地、产生N种类型设计作品的思路。选手们运用VR、App小程序等新技术,围绕南平“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主题,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旅游业态相结合,打造出涵盖旅游路线、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推广方案以及微视频等“红色旅游方案”。

  

  建阳的建盏变成了承载着南平文化的香薰灯、武夷山的梯田造型和层叠结构融入了茶盘、体现红色文化的旅游六小件……产品营销组特等奖东南大学“东大在逃‘艺人’”团队设计的“陌上寻香、又见南平”系列,将南平的山、水、文化融合到现代人日常用品中,古人智慧与现代智慧结合,既实用又有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正逢海棠红”团队获得了线路设计组特等奖,他们通过实地采风,针对南平红色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从研学和干部培训两个角度,设计了四条线路,朱子理学、建盏技艺等配套活动,营销推广方案等,以全面性、多样性、丰富性、实用性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赞赏。

  

  泉州师范学院“追梦1934—1936”团队获得了视频组特等奖。他们将镜头聚焦在革命老区大安村,通过“革命印记红”“乡村振兴产业红”“红土地上的巾帼红”三个主题展示了大安村独有魅力,展现了一幅新时代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图景。

  

  “让大赛设计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具有落地性,是红旅大赛重要的价值之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吕宁介绍,每届大赛主办方都会邀请当地旅游企业和学生们沟通创作思路,大赛设计的成果也可以给当地企业直接使用。“每年我们还会将大赛作品做成文集,提供给高校、地方政府做参考。”吕宁说。

  

  大赛期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还与南平市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教育产业、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努力构建更紧密的校地对接合作机制,共同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这次红旅大赛为南平量身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相融互促的好创意、好策划、好产品,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南平将充分用好大赛成果,深入挖掘闽北红色资源,持续推进红色旅游开发,助力老区苏区“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让旅游红利惠及更多老区苏区群众。

  

  课堂搬进景区

  

  据了解,红旅大赛举办10年以来,先后走过陕西铜川、河南兰考、贵州遵义等革命老区,累计征集作品万余件,吸引了500多所院校、4400余支团队、2万余名高校师生参与。

  

  “整个大赛过程充满故事性、体验性和互动性,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主动加入活动中,并用实际行动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文化的引领者和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蔡婧所在的团队曾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蔡婧说:“我们做的红色旅游创意策划项目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项目设计的过程也是我们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过程,红旅大赛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我觉得自己在认识和感悟上有很大提升。”

  

  参加过往届大赛的李琳说,“在遵义采风时,革命老区的老前辈们一遍一遍地讲述着红军长征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也更愿意去尽我们的努力为革命老区的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顾晓园表示,希望大学生以参加红旅大赛为契机,近距离感悟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也让学生们的才智丰富红色旅游建设内容,为全国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造就红旅新人

  

  在吕宁眼里,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比起普通旅游人才更加艰难。而红旅大赛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培育综合性红色旅游人才最切实高效的途径。“从事红色旅游的学生不仅要有综合的旅游专业素养,还需要有足够的红色文化认识、认同感以及与时俱进的意识。”吕宁说,新时代红色旅游人才一定是要紧跟时代发展、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求的;要和乡村振兴、扶贫攻坚、重要项目建设等国家当下重要工作相结合;创意策划也不能只停留在产品上,还要有文创、有营销,有对项目的包装。

  

  李琳说:“整个大赛是一个跨专业的大工程,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专业,我们需要做市场调研、需要具备传播思维、营销思维。大赛需要我们有多元的技能,我还为此专门学习了如何设计App的各种功能。”

  

  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学生何文超而言,红旅大赛成为她学习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准备出国攻读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的她因参加红旅大赛而对旅游、市场营销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改变了学习研究方向,准备系统学习旅游、营销相关专业。

  

  “大赛整个过程像是一场竞技,从一个想法,变成文字、方案、视频或者其他类型的作品,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何凌峰目前在杭州一家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工作,丰富的红旅大赛经验令他的专业能力不断精进。“我通过大赛了解老区生活,对于红色精神的信念和信仰更加坚定,这种爱国情怀已经浸润到我的生活当中。”何凌峰说。

  

  顾晓园表示,新时代需要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需要红色文化不断实现创新转化,需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需要依靠一代代青年人,身体力行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两山”理念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这也是红色文化“活态传承”最好的方式之一。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责任编辑:admin)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