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11 21:18:52
阅读量: 7874

为深化生物制造领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国际化发展,11月9日-10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SATS)在天津港保税区举办“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 

论坛以“共享前沿生物科技成果 助推全球生物经济繁荣”为主题,特邀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天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驻华使节,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多位发展中国家院士专家,来自德国、丹麦、新加坡、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埃及、泰国、阿根廷、白俄罗斯、伊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近2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国内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代表,以及华熙生物、阜丰集团、安琪酵母等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龙头企业代表等在内的百余位政产学研金各界嘉宾,共同总结生物制造技术创新的进展和成效,探讨生物制造科技创新的趋势和方向,以及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共计300余人现场参会。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Khan Muhammad、COMSATS执行主任穆罕默德•纳菲斯•扎卡里亚博士分别作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巴科技创新合作和中巴共建特别经济及高科技开发区相关情况,以及COMSATS在促进生物制造领域国际合作方面的具体行动、举措和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赵国屏,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曾安平,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南亚和中亚地区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M. Iqbal Choudhary,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盛军等四位国内外院士专家受邀作主旨报告,就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绿色化合物及人造肉的生物制造、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催化选择性合成、食品组学研究与精准营养生物制造等方向的发展态势、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等进行了系统阐释。

论坛设置了产业分论坛和技术分论坛。其中产业分论坛邀请国内外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围绕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进行政策宣讲、经验分享和合作洽谈,搭建生物制造产学研深度对接平台,促进我国生物制造技术和成果“走出去”;技术分论坛邀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全球专家学者、企业骨干、市场精英等,围绕未来食品生物制造、药物生物制造、天然产物生物制造、化工材料生物制造、生物制造新原料、生物制造使能技术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

本次论坛组织方——天津工业生物所和COMSATS于2021年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框架下共建“COMSATS工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简称“联合中心”),打造聚焦成员国、辐射“一带一路”的工业生物技术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合作研发、人才培养、技术示范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入选联合国南南合作优秀案例和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促进科研能力提升展,获得国际社会的一定关注和认可。

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

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

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

论坛开幕式上,天津工业生物所与COMSATS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协议,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泰国玛希隆大学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为国际知名天然产物化学家穆罕默德·依库巴·乔德瑞、国际知名光营养微生物学家博拉特汗·扎亚丹两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院士颁发客座研究员聘书;泰国玛希隆大学、巴基斯坦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巴基斯坦Gourmet食品公司、法国璐迪环球科学公司、新加坡星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入盟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第二批国际成员,推动构建科技-产业-人才协同创新网络。同时举办了COMSATS工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第二期专家咨询会,围绕进一步发挥联合中心平台作用、加快推动生物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和产业发展进行交流研讨。

论坛期间,联合中心正式发布首个智库报告——《COMSATS成员国生物制造创新发展报告》,系统调研和分析了COMSATS成员国生物制造发展现状,为成员国开展需求导向的联合研究和产业合作提供信息支撑。论坛同时设立生物制造技术创新、生物制造产业国际化发展和生物制造能力建设主题展,展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十年来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生物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成效,以及在以生物制造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科技民心相通方面的大国担当。

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新型工业制造模式,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等特征,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集聚全球生物创新资源,加强合作共赢,是实现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国际论坛以学术交流、产业对接、展览展示等形式,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促进技术、人才、资源、信息等要素跨境流动,有助于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氛围,为促进全球生物制造产学研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