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博物馆文创迎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1-01-08 16:08:45
阅读量: 39358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出口创汇,原轻工业部等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批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企业,开发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出口定制型工艺美术品推向海外。当时,这些流向海外的工艺品成为换取外汇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些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中,尤其是陶瓷、丝绸等大类中,有一部分经过手工艺人的巧思设计,或者由具有现代学院教育经历的设计师、艺术家参与制作,与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有较大区别。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一系列产品和当时面向国内的“工艺革新”产品,可以看做是文创的雏形。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与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不断重视,以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为标志,人们对文化享受的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伴随着人们大量涌入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参观群体多样性增加,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产品纯粹工艺美术价值的消解与产品功能性、娱乐性不断提升,中国文创产品风格逐渐成型。博物馆文创产品以亲民低价的定位策略为主导,材质由原来的瓷器、玉器、青铜器等为主拓展到更多品类,形成了包括文具、家居、服饰、书籍和生活日用品等在内的完整且丰富的商品结构。这一时期的文创仍以简单的“亮宝式”为主,即以复制、仿制等形式表现,缺乏对博物馆藏品自身独特性的提炼和创意设计开发,产品局限于功能性产品,趋同化现象明显。


  近年来,文创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全国范围内的文博场馆及相关文化企业兴起文创设计热潮。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发布;当年10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在利好政策推动下,业界进一步加大文创发展探索力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文创不断拓展边界,这包括持续探索文创IP化运作,重视儿童文创产品开发、探索以VR技术为代表的“文化+科技”模式等。


  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后,博物馆馆藏资源IP授权进一步盘活文物资源,推动了博物馆逐步开放共享文物资源信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文化消费驶入快车道,包括以被授权的文物、非遗等为创作元素的表情包、小游戏在内的数字化文创产品竞相涌现,以“考古盲盒”“文创盲盒”为代表的“文化+潮玩”受到年轻用户的追捧,更多跨界融合的新玩法正成为文创“出圈”的推手,推开了文创新未来的大门,进一步拓宽了文化遗产更好“活”起来的路径。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责任编辑:admin)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