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这座城市温润如玉的气质

发布时间:2021-01-13 14:32:53
阅读量: 39329

文明,这座城市温润如玉的气质

  城市文明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建设现代城市文明,争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园,是千万郑州人民的共同心愿。

  2020年,郑州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四连冠”。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构成这座文明城市独特的“文明元素”和“文明细胞”。站在2021年新的起点,让我们回望城市文明提升的每一步,感恩那些发光发热者绘就的文明新坐标。

  2020年11月12日,郑州B1路公交车长张恺霆在斑马线前礼让两位环卫工师傅,师傅拱手回礼。这样的举动让车长非常感动,而这则新闻也迅速引发媒体关注,市民纷纷点赞。类似的“斑马线前的感动”,在绿城郑州不时上演。

  礼让斑马线,让城市多了风度和涵养

  文明交通是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2020年5月,在行人、非机动车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郑州市又启动了“三公一租做示范、斑马线前显文明”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公职人员和公务车、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这一关键少数,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郑州快速公交举行“文明礼让斑马线 公交车长做表率”为主题的车长承诺活动,在交警五大队民警杨华民的带领下,百余名公交车长作出郑重承诺。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中心采取暗访形式,对全市出租车礼让斑马线情况进行督查,对80余名违规出租车驾驶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教育。

  “我们提前减速刹车,再给大家比画个手势,这就是信号,告诉市民你大胆过马路吧,安全!”河南省劳动模范、97路公交车长苏海清,提出了自己总结的分别代表着点赞、感谢、请谅解和请先行的“4+3手势让行法”。

  车让人,让出的是文明和温度;人守规,守住的是尊重与安全。每位市民既是文明交通的践行者,又是文明交通成果的受益者。

  来自二七区淮河社区的陈晓昀手机微信上还保留了一封来自郑州市的“车让人、人守规”倡议书。“我把这封信收藏了起来,时刻告诉自己作为一名郑州市民,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文明出行常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七进”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各具特色的专题活动已超过2万场次。在郑州的火车站、飞机场、商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媒体电视、LED显示屏上,“车让人、人守规”“斑马线前显文明”等交通安全宣传提示语、公益广告高频播出。

  各地干部职工普遍反映,听到外地来郑旅游、办事的亲戚朋友夸赞司机礼让斑马线、郑州人讲文明等话语时,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专项治理工作的意义,也更有动力自觉做好,更加主动地向身边人传播文明交通的理念。

  2020年12月30日早高峰,气温骤降。城区主干道中原路嵩山路口,在交警二大队民警的指挥下,在中原区文明单位“绿城使者”志愿者和协管员的引导下,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文明出行、人车互让已逐渐成为郑州人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成为2020年刻在郑州这座城市文明成长上的一道绿色年轮。

  夏季的夜,总是那么悠长和醉人。夜市的氛围和品位,往往更直观地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2020年6月的一天晚上,健康路夜市灯火通明,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身穿“红马夹”的志愿者们走进餐馆和街边摊铺,宣传文明用餐理念、普及科学膳食知识,并为店主、摊主和来往消费者发放《新冠肺炎防控公众预防指南汇编》《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普及读本》《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等健康读物,呼吁大家在常态化疫情下做好个人防护,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做到节俭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和文明用餐。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传统“合餐制”存在的严重健康隐患,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培育健康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郑州开展文明餐桌主题宣传活动,用“小餐桌”捍卫“大健康”,以“小礼仪”带动“大文明”。

  随便走进一家餐厅、饭店,墙上、桌上都会粘贴着“光盘行动”“绿色消费”等文明用餐温馨提示,广大市民也都主动参与其中,不浪费、“光盘”的良好社会行为蔚然成风。

  “我觉得现在执行得都比较好,基本上都是根据人数点自己喜欢吃的或者觉得能吃多少就点多少,而且追求健康,没有必要大鱼大肉,以清淡为主,要是实在剩下来了就打包,大家在这块儿的意识也都比较强。” 一家杭州菜餐馆的经理孙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对服务员进行了培训,会根据客人的人数适当合理地帮客人来搭配餐点,但是现在大家健康饮食、文明用餐的意识比较强,基本上不用服务员去提醒。

  小小餐桌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与素养,也反映出“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已经变成大家的良好生活习惯。大家在享用“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也能自觉从自身做起,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践行“舌尖上的美德”。

  “梁书记,俺自发组织了一支15人的志愿者队伍也想加入到你们队伍当中,您有啥工作尽管安排,我们24小时随时待命。”大年初二,52岁的井长安急冲冲来到二七区五里堡街道王立砦社区办公室主动“请战”,而他的“请战”理由也让梁书记无法拒绝。他说,现在咱们社区防疫人手远远不够,而我又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自己的家园还得自己守护才放心嘛。

  自从参加了社区防疫工作,井长安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有一刻的放松。他坚守在抗疫一线,连续37天从未间断。在卡点值守一次就是8个小时,井长安的喉咙哑了,拿体温枪不停测量的手臂酸疼……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止他当志愿者的热情。

  2020年年中,井长安入选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的消息传回来,街坊邻居都为他感到高兴。“老井在这场战斗中身体力行,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实质、乐于奉献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个奖颁给他,实至名归!”

  绿城使者志愿服务品牌不断被井长安这样的人擦亮,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11月,全市依托“志愿郑州”管理服务平台注册的志愿者达2202320人,其中有服务时长记录的志愿者128.9万人,占比58.53%;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0626个,发布志愿服务活动52943个,全市志愿者累计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12580.3万小时。为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化程度,在市文明办指导下,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继被认定为5A级社会组织后,又在2019年度全国“四个100”评选中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文明创建如春风化雨,悄然影响着郑州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让郑州这个千年古都浸润着文明的光辉。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最初的旁观者、被督促者,变成了参与者、带动者。文明,不仅是日益提高的个人素养,也是得到一个微笑时的欢欣回复,是和谐的邻里关系、人际关系,是携手前行的鼓励与温暖,更是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更是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各种各样感人的故事发生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先进人物不断涌现。文明传播希望,道德凝聚力量。“道德的力量——2020年郑州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展演””道德的力量——2020年郑州市道德模范基层宣讲”等活动,让道德榜样在群众中持续发声。

  用35个春夏秋冬诠释了“孝”和“爱”的张景梅;在一线教师岗位上奋斗了38年,培养出236名优秀学生的孙玉亮;扎根农村53年,每天24小时值班,方便群众就医,坚持43年为一家行动不便特困户免费送医送药、救孤助学的乡村医生郭光俊……2020年,13位市民再获郑州市第六届道德模范称号。

  这是一座一直把善心善举视为财富的城市,连年入选全国十大正能量城市,好人引领道德风尚,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市上榜中国好人103人、河南好人55人、河南疫情防控身边好人106人,评选郑州市文明市民2500多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20000余名——市民群众争作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这是新时代的召唤,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的接力。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责任编辑:admin)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