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天津市规模最大的公共充电站——西青区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迎来大批私家车辆。每当新能源车驶入车位,就有充电机器人沿着地面磁条快速走来,使用机械手臂将充电枪精准地插入车辆充电口。仅一天时间单台设备累计作业就超过30次。在充电桩上方的架空轨道上,充电机器人的“同事”智能巡检机器人也在坚守岗位,对潜在隐患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
这样智能、快捷、舒适的别样充电之旅,对家住津门湖附近的电动汽车车主而言,已毫不新奇。
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的黑科技不止于智能机器人,这里同时具备无线充电、自动换电等当下最为前沿的充电方式,储能充电桩、超级充电技术快充、车网互动充电桩等9种充电品类应有尽有。
从空中俯瞰该服务中心,852块光伏发电板在蓝天下追光逐日,充电站充分利用屋顶、车棚等空间资源,大面积敷设光伏板,建成“光储充换”清洁系统和绿色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对能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控制。
在光储系统方面,光伏总装机容量379.3千瓦,在自发自用的基础上通过余电上网获取收益,投运以来发电61万千瓦时。储能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可根据光伏发电功率和负荷曲线的实时变化,进行电量的存储、释放,合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如果说光储系统赋予了津门湖降碳硬实力,绿色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则发挥了节能增效“指挥部”作用。
走进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指挥部”,可以看到各类数据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现。该平台接入津门湖能源供给侧发电数据、能源消费侧用电数据和中心楼宇发用电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绿色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对能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中心可实现智能调控储能设备运行,用电谷段充电,峰段放电,有效推动能源消费清洁化实践。”国网天津电力城南公司津门湖运营管理中心主任郭智利介绍,津门湖一年多来通过电能替代极大压降了运营成本,能源消费清洁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探索卓有成效。
在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降碳增效的“硬科技”无处不在。步入电动汽车与能源互联网实验室,一张贴满发明专利和各式奖状的荣誉墙颇为显眼。
电动汽车与能源互联网实验室技术人员李磊告诉记者,该实验室是绿色出行领域的产学研双创中心。国网天津电力与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携手,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运行一年多来,实验室内孵化的光储充检城市大型充电站项目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充放电智能控制及直流充电安全防护2项成果获国网天津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住建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天津将开展交通领域协同增效行动,大力推进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使用,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天津市将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到2025年,天津主城区、东丽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记者 周 琳)
来源:经济日报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