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2020》(下称《GII2020》),我国创新综合排名蝉联第14位,首次成为全球创新领先者。
但与美、英、德、日等主要创新强国比,我国知识产权的提质增效仍须强化,创新强国建设的知识产权根基仍须进一步夯实。
一是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广度和深度仍须拓展
《GII2020》数据表明,我国居民PCT专利申请得分2.2分,与美、英、法等国接近,但不到日、德及韩等国的1/2;同族专利指标仅得1分,不足日、韩等出口型创新强国国家的1/10,美、英、德、法等本土市场创新强国型国家的1/3。
从布局广度看,我国平均每件PCT专利申请进入0.8个目标国的国家阶段,而美国可进入2.16个,布局广度是我国的近3倍。我国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广度难以有效满足全球创新版图重塑中我国知识产权风险防控需求。
从布局深度看,我国在数字通信、医疗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比例分别为4.9%、2.4%和7.2,同期美国布局比例则为7.7%、8.3%和12.6%,大幅领先我国;从国际标准布局看,我国主持的国际标准由2015年的182项增长至2020年上半年的495项,占比从不足0.7%上升至1.8%,但美英德法等创新强国主持或主导的国际标准占全球标准总量约95%。
后疫情时代,美国强化推行单边主义以及保护主义,在重点创新领域对我国实行力度不断升级的封锁遏制,我国领军企业创新链条屡遭阻断,创新空间频遭挤压,面向重点领域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面临门槛更高、时间更长、成本更高、影响因素更复杂、合作更艰难等问题,创新领军企业海外业务知识产权风险防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二是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亟待提升
《GII2020》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收入排名首次进入前50位,为第44位,得分仅为0.2,美、日得分4.9,是我国的24.5倍,英国得分2.5,是我国的12.5倍。
我国知识产权收益与主要创新强国差距大。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知识产权运用效率低。《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以下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32.3%,其中高校、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合计为12.7%,有效专利许可率(6.1%)、转让率(3.5%)、作价入股的比例(3.3%)均远远低于主要创新强国水平,其中作为我国专利大户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利运用水平比企业更低,高校和科研单位许可率仅为2.9%和2.0%,转让率为3.2%和1.3%。
其二,专利作为竞争工具或者战略资源持续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低。《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未实施运用的专利有77.2%的专利权人表示作为技术储备,40.7%为宣传企业形象,18.8%为获得奖励。
其三,知识产权运用信息服务不畅。《调查报告》数据显示,41.9%的企业、52.7%的高校、70.5%的科研单位反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专利权许可转让困难,现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对专利运营的信息服务亟待强化。
三是商标价值实现亟需深化
今年世界知识产组织首次将商标价值(Globalbrandvalue)作为创新指数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商标价值与创新强国差距大。
首先,商标量多值低。我国连续两年居全球商标申请冠军,但全球商标价值仅列第17位,美英日韩均居前十,我国未能进入全球商标领军者梯队。在全球最有价值的5,000个商标中,美国的商标价值为4.3万亿美元,我国1.6万亿美元,不足美国的二分之一。美国上榜的商标数量(1,359个)是我国(408个)的3倍有余。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主要创新强国表现出极强的单位商标价值创造力,美日韩德英商标价值排名均高于申请量排名,美国商标数排第90位,但价值居第4位,英国商标数排第41位,但价值居第6位。
其次,商标价值结构亟待优化。在《GII2020》全球25大品牌榜单中,主要创新强国的高价值品牌均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新兴业态,我国上榜的9家企业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6)、平安(9)、华为(10)、中国建设银行(13)、国家电网(16)、中国农业银行(18)、微信(19)、中国银行(20)、中国移动(22),金融企业比重大,新业态企业明显过少。我国商标申请规模迅速扩张,量大值低,制造业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新兴业态企业的商标价值挖掘和价值实行能力亟待加强。
知识产权质优价高是创新强国的标配,也是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构的重要杠杆,我国创新强国建设亟需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要以防控风险为主线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能力
在布局广度上,着力引导领军企业在创新强国、目标市场国前瞻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集群,谋求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御,破局创新强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壁垒;积极利用“一带一路”、东盟“10+1”、“10+3”等区域、国际合作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新兴市场的知识产权布局,拓展知识产权布局广度,开拓产业创新国际竞争的新增长点。
在布局深度上,着力引导专业机构围绕者着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重要技术主题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服务,加大针对PCT专利进入国家阶段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帮助领军企业夯实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根基;开展基于标准必要专利的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体系关键节点建设,拓展知识产权布局深度,提升我国创新领军企创新链和产业链抗风险韧性与能力。
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知识产权运用生态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
在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中,明确产、学、研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产业链全链条中的功能定位,着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的产业化导向,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产业化水平和效率。组织专业力量,面向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一站式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支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技术孵化、检验检测、标准化验证、试验开发、产业化落地的一站式服务,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生态,筑牢知识产权产业化和运用效率提升的根基。
要以价值提升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强化知识产权运营
整合资源,支持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加强“技术驱动、价值导向”的知识产权运营,创新知识产权运营补贴政策,由大水漫灌转向靶向支持,在标准制定、创新中心建设、单项冠军企业认定等加强知识产权运营评价,将知识产权运营融入企业创新链、价值链全流程。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