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漫步在广东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碧绿的好心湖上笼罩着薄雾,风吹过,团团白雾从湖面飘起,散布在公园四周,让人犹如置身仙境。公园内姹紫嫣红的鲜花和翠绿欲滴的树木随风摇曳,湖边碧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悠闲自得,一切都是那么得恬静、安宁和美好。
“湖是同一个湖,却又不是同一个湖。”住在公园附近村庄的老人们,见证了这座废弃矿山从满目疮痍的“城市伤疤”变成如今绿意盎然的“矿山公园”。
放弃千亿矿藏整治露天矿坑
“别看这里现在像仙境,几年前,这儿就是一个巨大的矿坑,又臭又脏。”站在好心湖边,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管理处(以下简称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向中国环境报记者讲述了生态公园的前世今生。
1962年茂名油页岩露天矿正式开采,从投产到1992年停产,露天矿累计采掘量近2亿吨,开采油页岩1.02亿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为缓解当时国家石油困难作出了特殊贡献。
大规模油页岩开采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特别是1992年之后,虽然油页岩开采停止,但是对伴生矿高岭土、煤的开采还在继续,对这里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回忆道,当时各种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洗矿废水都倒到这里,形成了“烟尘百丈高,油污遍地流”的状况,矿区成为城市的“伤疤”。而且露天矿开采形成了一个总容积约为1.6亿立方米的巨大矿坑,加上多年雨水积聚,形成一个矿坑湖。由于油页岩富含油和硫等矿物质,导致湖水酸化,水质差,影响着周边居民的健康。
“整个矿区坑坑洼洼千疮百孔,附近灌溉水被污染,地下水流到矿坑里,村里的地都种不了,果树也不挂果。尘土飞扬臭味熏人,加上治安不好,生活简直‘乌烟瘴气’。”当地村民回忆道,“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到附近村里来,干部都不想来这边任职,这里就像一块‘死地’。”
转机从2013年开始,茂名市委、市政府果断放弃开发高岭土、煤炭等带来的巨大收益,做出关停露天矿的决定。
这个决定对茂名来说,需要巨大的魄力和定力。露天矿不仅有油页岩、煤炭、铁矿石,表层往下220米仍有矿藏,保守估计价值超过1000亿元,这对财政并不富足的茂名来说,是一笔巨额财富。
一边是价值上千亿元的矿藏,一边是生态平衡和村民健康受到严峻挑战。权衡再三,茂名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关停矿山,着手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
四大工程让矿区生态逆转
生态修复决心有了,但如何选择生态修复的路径,又成为一道考验决策者智慧的难题。
按照传统做法,是将矿坑填平,然后植树复绿。但是露天矿留下的矿坑面积达10.07平方公里,最深处超过100米,仅填土工程就耗费巨大。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茂名提出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治理修复思路,将矿坑改造成富有茂名历史文化特色、集赏景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公园,还矿于民、还绿于民,带动周边乡镇的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
改善水质是露天矿“起死回生”的前提,2014年10月引水工程动工。通过建设引水渠,矿坑湖与高州水库、鉴江、小东江水系连成一体。“引水入湖打通水系,彻底改变了矿湖水质,目前有部分指标接近Ⅱ类水质标准。”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督察协调科科长谭积云介绍,引水工程实现了变“坑”为“湖”的目标。“我们还依法关闭了周边数十家红砖厂、洗矿厂、小炼油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如今湖中已有成群鱼类游动,鸟类也在湖中栖息觅食。”
矿湖水质的改善,对解决周边约8800亩农田灌溉和有效改变小东江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茂名市增加一座库容达1.6亿立方米的水库。2017年8月矿坑湖被命名为“好心湖”,以纪念“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
“复绿的挑战性更大。”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矿区土壤受到污染且容易板结,一下雨又排不出积水,“在这种土地上种树,无异于在‘钢板’上种树。我们前后试种了30多个树种,历经几年时间才选定了马占相思、簕杜鹃等适宜栽种的树
种,其中的欢喜和挫败,难以明言。”
从2014年开始,每年开年上班第一天,茂名市领导带头,机关单位、人民团体、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到露天矿区造林种树,成了一项固定活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企业及广大市民也踊跃认种、认养、认捐,到矿区“见缝插绿”种树。
如今,矿区已种树复绿约9000多亩,种植林木约50万株,大量的林木种植,有效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露天矿承载着城市记忆和矿业历史文化,是典型的工矿业遗迹。依托矿区废弃厂房,就地取材,茂名在公园里修建起了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露天矿区还先后改造修建了主、支线道路9条,形成了约43公里贯通公园内外的公路网,同时还建成了绿道、亲水平台等景观,既解决了矿区周边村民出行困难问题,又盘活了露天矿生态资源、观光资源。
“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生态修复四大工程的实施,让矿区生态得到逆转,恢复了绿水青山。
搭上“生态快车”村民发家致富
2018年10月21日,茂名首次在露天矿生态公园举办“全马”之“全力奔跑、给力中国”马拉松系列赛事,吸引了来自美国、韩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十多个国家和中国各地近万名选手参加环跑“好心湖”。选手们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也体验着生态公园的林荫繁花与翠湖之美。
“在家门口就可以观看到国际赛事,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公园附近丰田美村的村民开心地说。随着露天矿公园的建成,村里的环境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周边绿树成荫,公共设施遍布乡里,村中老人常聚在树下弈棋、聊天,生活惬意悠闲。
数据统计,2017年以来,随生态修复项目的推进,生态公园逐渐成形,游客数量逐年攀升。今年春节,露天矿生态公园累计接待游客均达80万人次以上,排在茂名市热门景区TOP10首位,成为“最火爆景区”。游客的到来,为周边村庄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环湖路边的油甘窝村,借助毗邻好心湖的地理优势,全力推动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在牙象村,村民打造了花园式村庄,修起一栋栋小别墅,发展观光农业、民宿旅游、农家乐等。
“搭上‘生态快车’,大伙发家致富的精气神十足。”牙象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村民听到家乡变化后,都陆续返乡创业,“在公园做保洁或者自己开农家乐,做民宿,卖特产等,不用抛家离乡每月也能挣几千块钱,还能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
“周末节假日游客高峰时,人流量每天有1000多。”牙象村委会陂垌村食为天农业科普园负责人介绍说,很多游客还喜欢带一些周边农民自种的番薯、玉米等农产品回家,直接提升了村民的生产收入。
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园修复后,曾组织当年露天矿的老人们回来参观,望着露天矿水面蔚蓝壮阔、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后备感欣慰。“露天矿曾经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如今我们建这个公园,是在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长远的生态效益。”(记者 郑秀亮)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