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资管拿下公募牌照 总规模6110亿元居行业第三

发布时间:2021-01-05 22:16:42
阅读量: 19907

近日,国泰君安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资管)收到证监会《关于核准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批复》。

由此,国泰君安资管成为第14家拥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距离上一次中泰资管于2017年12月获得公募牌照,时间已过去3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此同时,“一参一控”松绑的新规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不少券商资管还在等待申请公募牌照。

主动管理规模占62.8%

等待4个多月后,于2021年的首日,国泰君安资管成为第14家拥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资管。

公开资料显示,国泰君安资管成立于2010年10月18日,是业内首批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

来自中基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国泰君安资管总规模为6110亿元,位居行业第三位;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4300亿元,仅次于中信证券,位居行业第二位。国泰君安证券2020年半年报显示,国泰君安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已升至62.8%。

时间退回到2020年8月中旬,母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在2020年半年报中表示,已启动公募资格申报工作。次日,证监会官网上《基金公司申请审核公示表》显示,国泰君安资管已于2020年8月14日递交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申请,审核期限为20个工作日。

目前,“一参一控”松绑的新规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大多数券商资管还在等待申请公募牌照。此前,国泰君安将国联安的51%股权以10.45亿元转让给太平洋资产等一系列操作,为国泰君安资管扫除“一参一控”障碍,直接申请公募牌照“铺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泰君安资管此次拿下公募牌照,并不意味着目前可以直接上手开展公募业务。原因很简单,自证监会2018年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后,审批程序为证监会先批准,申请人进行筹备并通过证监会现场检查后开展业务。未来国泰君安资管还需要经过现场检查等一系列程序后,方可开展公募业务。

公募投研体系发生变化

从已拥有公募牌照的13家券商资管来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募业务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只有东证资管和中银国际两家,而后者主要发力点并不是权益资产而是重点布局于固收业务。最少的国都证券公募业务资产规模仅仅只有1亿元左右。

“券商资管挺进公募业务,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投研体系的改造,特别是权益资产主动管理体系。目前有些券商资管的投研还停留在团队各自为战的体系,这并不利于主动管理能力的持续发展。”某基金公司资深投研人士表示。

过去20年,公募基金专心修炼权益资产主动管理能力。伴随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4000只,公募基金投研体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平台、小团队”的管理模式成为主流,即在高效协同的投研管理平台整体统一运作的前提下,支持不同策略风格的投资团队独立运作,强化自身清晰稳定的风格特征,同时不断强化团队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水平,优化协同效应。

“为什么有些单个明星基金经理团队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几百亿元,甚至逼近千亿元。其实倚靠的就是投研体系的一体化和高度协同。从前期券商大集合改造来看,改造后产品规模往往提升了几倍。券商资管从私募到公募,必然面临资产管理规模快速上升,公司内部投研体系也必须解决从管小钱到如何管好大钱的功课。另外,券商资管的考核、文化机制等一些较为深层次的东西,也与公募基金现有的市场化有所不同,而这些很可能就需要券商资管对投研等一系列体系的重建。”前述投研人士进一步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公募基金已是红海,向公募基金行业进军早已成为业内共识。就如一位券商资管人士所表示的那样:目前要找到优秀的且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投研人才,应该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事情。而引进和留住人才,最重要的还是背后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改革。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责任编辑:admin)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