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锋

发布时间:2022-09-22 14:57:27
阅读量: 173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净为荣、以善为尚、以人为本,将黄河保护融入城市发展,让城市发展拥抱黄河,坚决整改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中卫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地表水水质全自治区排名均为第二,主要排水沟水质全自治区排名第一,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安全稳定,实现了“十四五”开门红。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精准防控,统筹推进“四尘”共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准入,推进中卫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大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严禁秸秆焚烧,实施大气治理项目35个。开展网格化巡查,累计排查整治大气污染问题1566个。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坚持源头把控,扎实推进“五水”同治。对14个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规范化建设;中卫河北部地区城乡供水工程全面完工;5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为全自治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十三五”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协同推进“六废”联治。建立协作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农用地管控。加强土壤重点企业监管和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防范土壤新增污染。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启动有机肥替代化肥三年行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5%。

坚决打好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战

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排查,督促企业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危险废物从产生到贮存、转移、处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确保环境安全。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等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涉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闭环管理,坚决守住环境风险底线。工业危险废物、涉疫情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

加强辖区生态环境监管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24家工业企业开展碳排放核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在65家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组织企业推进排污权改革。同时,依法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执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卫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为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全面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办结率达到100%。协调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效应对甘肃—宁夏黄河断面油类物质污染突发事件,受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被自治区安委办表彰为全自治区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加强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实施“三强九严”工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擦亮“生态美”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融合,牢固树立“为担当者担当”用人导向,提拔科级干部8名、晋升职级9名、考核转正8名,16名新同志加入环保大家庭。表彰突出个人和单位,“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成果持续深化,铁军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重点完成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关键之年。中卫市突出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两个重点,紧盯源头防控、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工作3项任务,高标准打好水、气、土壤、固废治理“四大标志性攻坚战”,力争在排污权改革、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项目谋划、招商引资5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中卫市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刘冬)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