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平台能级提升 助推现代化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0 17:13:07
阅读量: 22669

12月8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深化九大赋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向社会发布“深化城市平台赋能,打造时尚活力的现代化新淄博”工作情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深化城市平台赋能,打造时尚活力的现代化新淄博”的目标路径。对此,按照市委《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重大工作项目暨2022年“9+1”重点工作项目落实工作方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统筹谋划三年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平台赋能”重点工作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年度目标和实施步骤,梳理形成10个方面59项具体工作。为强化项目服务意识,积极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抓紧抓实土地、资金、手续等各环节工作,切实做好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将“城市平台赋能”纳入年度重点督查任务,依托督查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各单位、各区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需要市委市政府或有关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反馈汇报。

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局等14个部门,通过提升品质能级引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更好发挥城市平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承载效应,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全面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力,淄博新区区域概念规划、CAZ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等全面完成,《淄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初步方案)》形成;130个城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524亿元;火车站南站房、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南广场各项目全部完工;北广场片区改造稳步推进,第一批次还迁住宅、五金机电城正加紧施工;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建“西半环”已全部通车,通车里程达27公里,主城区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城乡要素流动更加畅通。推动高速公路建设,济高高速9月30日建成通车,沾临高速等4条高速建设按序时进度推进;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农村公路273公里,改善路面状况721公里;优化大众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线路41条,开通助学、助医定制公交线路55条,新增公交线路4条;持续推动港航物流发展,小清河复航航道工程完工,淄博港高青港区花沟作业区一期工程码头工程全部完工;开工建设市级物流项目33个,推动物流领域交付换电重卡160辆,下线运营4.5T氢能冷藏物流车50辆;淄博内陆港保税冷链基地(一期)、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园等冷链项目开园运营。

城市承载功能更加完善。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27477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工46个;实施西五路绿化提升、涝淄河综合整治等市政工程;全市更换天然气金属软管设施103万户,改造老旧小区户内燃气设施11万户;完成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195.3公里;全力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建设完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56个,新建改造园林绿地455.92公顷、绿道107.17公里、廊道201.87公里;实施城市精细管理“七大提升行动”,印发《“全民城管”三模式三活动考评细则》《全市小区物业管理大提升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等,清理路域垃圾106.5万立方。

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印发《淄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完成2448户农村旱厕改造;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两批试点建设,48个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挂牌运营;深化“双百帮带”行动,组织党建强发展强的企业党组织帮带集体经济弱村、五星级村党组织帮带“两委”班子弱村;全面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成乡村美学教育基地200处、美家超市1959家。

城市多彩活力更加彰显。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我市入选首批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市新建青年之家8处、青年会客厅3处;打造青年时尚活动平台,举办“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第二届全国电子竞技大赛及各级各类健身赛事活动2187场,新建多功能运动场地59片,时尚运动场地20处;培育旅游消费示范区,周村古商城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载体,认定夜间经济示范街区8个,策划夜间经济推进项目29个,公布夜间经济试点街区72个;开展促消费活动,在汽车、家电、批零住餐消费等领域发放消费券,带动消费近70亿元。

今后五年,是淄博转型跨越发展的决战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聚焦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的“3510”发展目标和绘就“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确保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科学谋划明年重点项目,策划起草《2023年主城区及全市统筹城建重点项目计划》,以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城市平台能级的持续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淄博落地落实赋能加力。


(责任编辑:admin)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