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将“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扩至180项

发布时间:2023-07-31 09:25:01
阅读量: 21967

年过八旬的杜老太是坐在轮椅上让人推着来到公证处的。大儿子突然离世让她悲痛不已,她希望尽快处理好儿子的身后事。

然而调取档案时,天津市河西公证处公证员张富丽发现,当事人档案资料存在前后不一致等情况,“事情比较复杂”。“调查、取证、跑腿儿,全是我们来。”河西公证处负责人刘静说,很多老年人的档案资料都存在记录不全、内容前后矛盾等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收到公证书后,行动不便的杜老太托小儿子送来锦旗,感谢公证处的年轻人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帮自己了却心愿。

近年来司法部出台的一大批减证便民服务措施,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天津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天津聚焦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跑路多”等问题,推出“五减四办”改革,实现全流程“减负”——“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次数”,积极推出系列公证减证便民举措,将“最多跑一次”和“零跑腿”公证事项由原来的54项分别扩展至180项和80项;特别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努力做到办“群众事”、贴“群众心”、解“群众难”。

急当事人所急,最多跑一次

张富丽是杜老太在公证处遇到的第一个工作人员,此后老人家和家属有任何问题只要找小张就能了解所有进展,并享受专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当事人开辟的绿色通道优先服务。

以往,很多市民办事最头疼的就是准备各种繁琐的材料,常常因为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一次次跑到办事窗口。目前,天津各公证机构正在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大大提升了市民办理公证事务的体验感。

“我们选派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公证人员办理窗口接待业务。坚持做到谁首问、谁首接、谁首办、谁一直负责到公证事项办理完毕。”天津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二处处长赵莉说,公证员首次接待当事人咨询时,必须一次性告知办理的全部要求,让当事人少跑路。

天津公证行业减证便民的背后,既包括清理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也有政府数据共享等信息化手段的加持。对于主要证明材料齐全仅缺少次要材料的情况,采取容缺受理的办法,“真正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

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是近年来公证服务的重要创新,为很多旅居海外不方便回国的中国公民提供法律服务。

不久前,年近80岁的侨胞刘先生通过视频公证就解决了不便回国办理卖房手续的难题。他和爱人退休后搬到澳大利亚悉尼养老,两人名下有一套国内房产想要出售,但他们年事已高,无法回国办理卖房手续。承办过天津首例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的天津市和信公证处接到咨询后,加急为两位老人联系我国驻悉尼总领事馆预约办理时间,办理完成后将公证书直接邮寄给刘先生的女儿。

据该公证处负责人介绍,天津市出台远程视频公证指导意见,指导全市公证机构在保证公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远程视频核实、远程办证服务,最大程度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全链条法律服务,帮助实现老有所养

69岁的周阿姨对自己的晚年很担忧。她早已离婚,独子又意外去世,虽有兄妹三人,但彼此关系不好。周阿姨向公证处工作人员诉说了自己的需求:如果生病,有人能送她去医院,帮她决定治疗方案,并在手术单上签字;如果卧床或生活无法自理,要确保把钱合理地用在自己身上,直至生命终了,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安排后事。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失独、失智等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面临很多挑战。”天津市和信公证处主任杨晓铭分析大量涉老案例发现,养老问题有诸多深层次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一个核心症结在于,老人往往会将管人、管事和管钱三大权力赋予同一主体,缺乏监管,权力很容易被滥用。”杨晓铭认为,解决养老问题不仅要解决老人财富的增值和传承,更重要的是让老人对自己的人身、财富和事务等情况实现真正管控。

他们为周阿姨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通过提前养老规划设计,解决养老、医疗、传承等法律问题,其中包括委托代理协议、意定监护协议、信托协议、遗嘱和遗嘱信托等。这些方案都基于该公证处推出的“和信四库”家事法律服务体系,杨晓铭解释说,其核心是权力分置,即将“人、事、财、监督”等多项权力分置,建立遗产管理人推荐库、意定监护人推荐库、执行人推荐库、监察人推荐库,构建全链条安心养老服务体系。

“这是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养老家事问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赵莉表示,“和信四库”模式切中了老年人需求的“痛点”,“让老人能用法律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更幸福。”

探索“公证+调解”模式,提前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兴隆南里十几个居民代表火急火燎地到社区寻求帮助。原来,楼道里张贴的公告称,他们居住的房子因变更产权,需要更换新房本。这次更换房本涉及60户居民,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情绪很激动,担心自己被骗,对更换后房本的法律效力存疑。

针对居民焦虑的问题,和平公证处进驻社区,现场逐一对居民进行专业答疑,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入户答疑,确保大家的疑惑都能得到解决。这是近年来天津探索“公证+调解”模式,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和协同社会治理的真实写照。

今年,和平公证处联合天津市和平区静园社区,将“公证+调解”服务送到社区居民家中,变“等公证”为“送服务”,打通公证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司法部推出一系列公证便民服务新举措,天津市公证机构进一步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将公证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实行每周单休制,增加公证服务时间。河西公证处还开启了全年无休的全天候“待机模式”,最大程度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力求让每一个市民在公证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温度。


(责任编辑:闫升才)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