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钵鸡——看菜名,没有人怀疑这是一道好菜。其实,就是盛装在钵钵里的鸡肉,家乡很有名的小吃。我的家乡在四川洪雅,饮食文化不甚发达,记忆中有印象的不多,钵钵鸡却颇负盛名,也很川味。到洪雅品尝过此菜的朋友,印象应该比较强烈。
钵钵鸡,首先是可以品尝的。作为民间菜肴,钵钵鸡人见人爱,烹制简单,关键是选好原材料。鸡要选“跑跑鸡”。盆州山区生态环境好得没说的,俊俏机灵的土鸡,敞放于乡下山腰,稻田偷谷,林下啄虫,一身跑跑肉,嫩香无比,就是骨头渣渣也极耐咀嚼。那种关在笼子里,用饲料喂养的肥壮商品鸡,吃起来像嚼木头,如何能与“跑跑鸡”比?
钵钵鸡的香味,还和一个重要的调料——藤椒油的运用有关。藤椒油几乎就是为烹调钵钵鸡而生的。
洪雅山高水长,“四山环二水”。“四山”是瓦屋山、玉屏山、八面山、总岗山。“二水”是青衣江、花溪河。600米到800米的山腰,出产一种好似藤萝的野花椒树,据说其他地方不产这种调料果树。四月的藤椒果,由青而紫,玲珑剔透,挂在树上都是诱人的。摘来鲜果,盛于陶钵,将熟热菜油浸淋,辅以鲜芋荷叶、芭蕉叶遮蔽香气。这个程序叫“闭藤椒油”,注意是“闭”,而不是“熬”,虽然“闭”太白太实在。也许实在的往往是不可替代的。
藤椒油,“麻辣不见椒”。晶莹翠绿,麻而不腻,清香浸人,甚至能香透一条街。以藤椒油拌和的鸡肉,紧跟在奇香后面的,是一股山野的浸人清凉。要是换成花椒油、辣椒油,上火不说,色香味也大不如,而且满盆都是喧宾夺主的椒末,根本不能叫“钵钵鸡”了。
如果说钵钵鸡在一阵锣鼓声的簇拥中粉墨登场,技压群芳,那么藤椒油的道具作用,不可忽视。藤椒油,色香味俱全,不是插在钵钵鸡身后的一杆旗枪,也不是裹在钵钵鸡身上的一件花衣。这些道具都是一目了然的。钵钵鸡需要悬念。比如,一颗密藏的相思绣球或啥神功暗器,藤椒油正是。藏在袖筒里,冷不防一抖搂,立马招至看戏的美人小孩,满堂叫彩。所以说,一棵藤椒树成就了钵钵鸡,绝对不是夸张。
钵钵鸡,还是可以观赏的。将肉煮熟,不能煮烂,八分火候就行。尔后晾干来,片成片,用竹签分门别类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脏腑是脏腑,鸡腿是鸡腿,翅膀是翅膀。放进藤椒油汤里一捞,再举至嘴边,油艳欲滴,是不是有点像吃冰糖葫芦?冰糖葫芦,雅俗共赏,老少兼宜。特点也鲜明——在引起人的食欲之前,首先逼人的是,那种好看照眼的山楂红,大饱眼福后,食欲也前呼后拥地来了。
盛装鸡肉的钵钵也是可以观赏的。青花钵,为上。粉红的肉,青绿的汤,翠蓝的钵,层次分明,赏心悦目。黑陶钵,次之。黑是黑点,因为透着一种隐忍健康的油亮,吃着也放心。最好的是原木钵钵。把樟树、桂树木板镶拢来,外面用竹篾窟紧,就像一只洗脚盆。闻着樟树、桂树和竹篾的清香,享受着五彩斑斓的美味,没有谁会联想到洗脚盆。
我见过最气势磅礴的一只钵钵——“天下第一钵”,怕有一间屋那么大,要八个英俊少年才能勉强抬起来,要一只更大的筲箕才能隐约罩住。英俊少年是真切的,那只夸张到极致的筲箕就似是而非了。这只钵钵还进了吉尼斯纪录哩。那是家乡举办生态文化节,搞的一个“千人品千鸡”活动。参观的人里十层外十层,吃的海吃,谈的大谈,场面甚是宏伟。我儿子为了吃一回顶级钵钵鸡肉,排队竟然排到晚上11点!我说,非得要吃那个大钵钵么,街上去吃,味道还不是一样。儿子顶到,咋个会一样,那么大的钵钵,那么多的鸡肉,那么多的人!我坚持,不都是藤椒油鸡肉,外带一个钵钵么,咋个又不会一样。两人谁也说不服谁。在这一点上,我与儿子倒是很平等。儿子也许是对的,他说的不一样,想来是指吃的感觉。我也是对的,大人的认知也许是准确的,准确的往往缺少想象。这又回到前面所设置的问题上来,关于钵钵鸡——究竟是鸡重要,还是钵钵重要?要是此刻置身于“千人品千鸡”现场,此情此景,谁还会说,那鸡肉仅是一大盆鸡肉,那钵钵仅是一只超级“洗脚盆”呢?
记住钵钵鸡的美食模型吧——作为器皿的钵钵,不只是一个花里胡哨的物件——它直观地满足了我们的食欲。还有核心食材,隐士一样的藤椒,普罗大众的跑山鸡,两者之间的相互造就,已然民间美食的不二案例。
还有文化推广,一开始就上升到现代性的抽象符号——“幺麻子”,钵钵鸡的发明者,四百年前的洪雅赵姓厨师,因为特别的环境和食材,以及烹饪方面独到的开创性,赢得了美食知音回应——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的赞美:“麻辣不见椒、肉鲜不见膘”“鲜香嫩爽,神仙美食”。
于是,像藤椒和跑山鸡一样,“幺麻子”和钵钵鸡,共生到21世纪,小众的地方美食,带你走遍天下,案牍劳顿,商务旅行,它都以换个包装,随时相伴左右,轻松,时尚,接地气,关键那配菜节奏很贴你心,忙中偷闲,来个快餐包装,这是嗑瓜子,还是捋串串?还有那突破舌尖障碍,多个角度的口感适配。就像北京全聚德烤鸭一样,口味重是重点,但天南海北就服那重。藤椒钵钵鸡,清淡是清淡点,但男女老少,喜闻乐见。
于是,作为四川人,真的有自信大声嚷嚷:北有“全聚德”,南有“幺麻子”,你吃烤香鸭,我说钵钵鸡。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