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华北最有钱的七个城市,天津第3 北京第4 太原第7

发布时间:2021-01-07 15:16:15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华北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不均匀,以及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均位于华北地区,GDP总量分别为2.5万亿、1.8万亿,这两座城市为全国经济领航城市群成员。河北所辖唐山、石家庄GDP总量在五千亿之上,而衡水、秦皇岛等市GDP总量不到一千五百亿。山西省为华北垫底的省份,只有太原一市GDP总量为两千亿以上,其它各市均在两千亿之下。内蒙古所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四市属于华北,而这几个城市除了乌兰察布,其它三座GDP均在三千亿之上。但从人均GDP来看,华北各市排名会有大变化。


  1,鄂尔多斯人均GDP21万。鄂尔多斯是内蒙古第一大经济强市,人均GDP仅次于澳门、香港排名第三。鄂尔多斯曾经被称为中国迪拜,确实,鄂尔多斯已成为中国18个典型城市之一,综合实力全国排名前50,也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带头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鄂尔多斯境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已探明稀土高岭土储量占全国二分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六分之一。主要景点有成吉思汗陵园、响沙湾、乌审召庙、鄂尔多斯草原、准格尔召、郡王府、百眼窟等。


  2,包头人均GDP13万。包头为内蒙古第二大经济强市,内蒙古的制造业、工业中心,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誉称草原钢城。包头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中国大陆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包头地区设九原郡。包头境内人文遗迹众多,自然景观独到。拥有希拉穆仁草原、北方兵器城、五当召、赵长城、秦长城、妙法寺、九峰山、美岱召等景点。


  3,天津人均GDP11.5万。天津为中国直辖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天津旅游资源丰富,市区依河而建,景色优美,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被称为津门十景,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除此,还有蓟县盘山、黄崖关长城、蓟县独乐寺、之眼摩天轮等著名景点。


  4.北京人均GDP11.4万。北京是我国首都、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北京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更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长城、恭王府等名胜古迹。


  5,呼和浩特人均GDP10万。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首府,蒙古高原第一大城市,内蒙古第三大经济强市。呼和浩特虽远在塞外,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就在此设云中郡,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后成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有中国乳都之称,已形成了全国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呼和浩特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拥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与文化史迹,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之一。


  6,唐山人均GDP8万。唐山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中心城市,是河北省第一经济强市,它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唐山古迹中,尤以遵化市清东陵最为著名,清东陵于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滦州古城历史悠久,物阜民丰,先后有18位皇帝驾临于此。打网岗拥有细腻柔软的海滩和湛蓝清澈的海水,被称为新戴河。喜峰口长城因历史久远,但从未进行人工修复保存完好而闻名。除此,唐山还有西寨遗址、天宫寺塔、寿峰寺、唐山大地震遗址等景点。


  7,太原人均GDP6.8万。太原为山西省省会,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史。是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各方面领航城市,中国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一大批人文遗迹,晋祠为纪念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除此,还有天龙山石窟、纯阳宫、窦大夫祠、多福寺、蒙山大佛、崇善寺、北齐壁画、晋阳古城遗址、拱极门、太原城隍庙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